_中阮多少钱一把

爱造句 4年前 (2021-07-13) 句子网 114 0

阮咸的主要事迹, ,阮咸,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南)人。魏晋时期名士。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又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最初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晋武帝司马炎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因质疑荀勖的音律而遭到其记恨,贬为始平太守。后无疾而终。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阮咸存世的作品有《律议》、《与姑书》和《三峡流泉》。阮咸这一乐器也是因其得名。

本名:阮咸

别称:阮始平、“竹林七贤”之一、“神解”等

字号:字仲容

所处时代:晋

民族族群:汉族

生地: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南)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不详

主要作品:《律议》、《与姑书》、《三峡流泉》

主要成就:质疑音律

官职:散骑侍郎、始平太守等

1、人物生平

放达任情

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南)人。放达任情不拘礼节,与叔父阮籍游于竹林,当时信守礼法的人讥讽他们的所作所为。阮咸、他的侄子阮修、王澄、泰山郡人胡毋辅之、陈国人谢鲲、城阳郡人王尼和新蔡郡人毕卓都认为放荡任性就是开朗豁达;甚至狂醉闹酒,赤裸身体,也不觉得不正常。

不被重用

历任散骑侍郎。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说他如果处在任人的职位最为合适。晋武帝司马炎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太原人郭奕志高有识人之量,当时很有名很少推服他人,见到阮咸便倾心佩服,不觉大为感叹。

饮酒赏乐

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虽然处事不和他人交往,仅同知亲的人高歌酣宴而已。和他的侄子阮修特别要好,常以得意为欢。荀勖每次和阮咸讨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如他,视之为异己,便把他调出朝廷任始平太守。无疾而终。

2、主要成就

质疑音律

荀勖精通乐理,当时人都称他是“暗解”。他创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用来调整乐律,规范雅乐。每到正月元旦聚会时,在殿堂奏乐,他自己亲自调整五音,音韵没有不和谐的。当时阮咸精通八音,时人称他为“神解”。每当因公事聚会奏乐时,阮咸常常在心里批评荀勖的新律调子高,认为调子高就会引起悲哀,就不是兴国的音乐而是亡国的音乐,如今音律不合雅乐的规范,恐怕不是体现盛德的至和之音,必定是由古尺、今尺长短不同造成的。荀勖感到阮咸认为他不合调,视之为异己,便把阮咸调出朝廷任始平太守。

后来一个农夫田野耕地时,得到一把周代的玉尺,这便是下的标准尺。荀勖试着用它来校正自己所制作的钟鼓、金石、丝竹等乐器,发现都短了一黍,于是才佩服阮咸的见识高超。荀勖根据新律创作了两个舞蹈,后来又修正乐器。赶上荀勖去世,没有完成他的事业。

元康三年(293年),晋惠帝司马衷下诏让他的儿子荀藩修定乐器,用到郊祭和宗庙祭祀中。

3、人物评价

山涛:纯洁质朴,节制欲望,万事万物都不能改变他的性格

郑鲜之:阮咸在居哀之时,骑驴偷婢,而身在王朝任职。难道可以因阮咸在前代通达,后世对这种行为便不加质疑吗?何况圣贤对人物的贬损或表扬,都是推究行事的根源本心,从而判定人物的才干和品行。所以有些事情虽然惊世骇俗,但在情理上有可通之处。

颜延之:仲容青云器。实禀生民秀。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郭奕已心醉。山公非虚觏。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杜甫: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李商隐: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

冯友兰:诸阮对猪的一视同仁,说明他们具有物我无别,物我同等的感觉。

余嘉锡:仲容借驴追婢,偕猪共饮,贻讥清议,直一狂生。

孔繁:大名士与猪共瓮饮酒,礼法观念在他头脑中,似已荡然无存

罗筠筠:阮咸关于音乐“合雅”、“中和”的要求与儒家那种“中和之音”是有很大区别的。阮咸的要求是从审美的角度,从欣赏分析当时的音乐与音律之间是否相符中得出的。他对所谓“雅乐”和“淫乐”都是一视同仁的,他所要求的“中和”并不抑制人们情感的抒发,他本人在弹奏琵琶时每每任兴而发,无拘无束,就是证明。

4、轶事典故

阮咸曝裈

阮咸、阮籍居住在路南,其他阮姓人住在路北;住在路北的阮姓人都很富有,住在路南的都很贫穷。七月七日,路北的阮姓人大晒衣服,都是绫罗绸缎。阮咸就用竹竿在庭院中挂了一条粗布做的犊鼻形状的裤子,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奇怪,他答道:“我没能免除世俗的习惯,姑且再这样应付一回罢了!”这也是成语“南阮北阮”的典故出处。

与猪酣饮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同族人当中聚会,不再用一般的杯子来喝酒,而是用大瓮来盛酒,大家一起围坐,面对面痛饮。当时有很多猪也来喝,它们直接就上去喝了,于是大家就与这群猪一道喝酒。诸位兄弟莫不认为阮咸以放任旷达为德行,唯独阮籍不这样看。

骑驴追婢

阮咸原先宠爱姑母家一鲜卑族的婢女,等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姑母要搬到远处去,起初说要留下这位婢女,当要出发了,终于带她走了。阮咸借了客人的驴子,身穿重孝,亲自去追她。两人合乘一头驴回来,他说:“传宗接代的人不能失去!”这位婢女就是阮孚的母亲。

命名阮咸

阮咸原先称为秦琵琶,排列有十三柱。武则天为太后时,蜀人蒯朗挖古墓得到一铜器形状好像琵琶,铜器身正圆,没有人能辨认。元行冲说:“这是阮咸所作的乐器。”命人换成木头制作,再装上弦,其声清亮雅致,演奏音乐的人于是叫它“阮咸”。阮咸在晋朝的确因为既懂音乐又善弹琵琶被称道,《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之物与此相似

5、家族成员

祖父:阮瑀(曹魏时期任丞相仓曹掾属,“建安七子"之一)

父:阮熙(曹魏时任武都太守)

叔父:阮籍(曹魏时期任步兵校尉,”竹林七贤“之一)

子:阮瞻(西晋时期任太子舍人)

阮孚(东晋时期赐爵南安县侯,任吏部尚书,“兖州八伯"之一)

6、个人作品

阮咸原有文集一卷行世,元代尚存,后来散佚。另有杂著《难答论》二卷(与阮浑合著)与《易义》皆已散佚;阮咸存世的作品只有《律议》和《与姑书》,《律议》见载于晋秘书监傅畅的《晋诸公赞》,《与姑书》则出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阮孚别传》;《三峡流泉歌》和《古三坟注》,有文献记载出自阮咸之手,但著作权存有较大争议,未可断定,尚待新的资料佐证。

7、后世纪念

除了三国东吴青釉瓷仓陶塑,在南京西善桥东晋墓的砖刻壁画上和江苏丹阳南齐陵墓砖刻壁画上,也能见到"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弹奏阮的图像

8、史书记

《晋书-卷十六》《晋书-卷二十二》《晋书-卷四十九-阮咸本传》

《世说新语-赏誉》《世说新语-术解》《世说新语-任诞》

《资治通鉴-晋纪四》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