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

爱造句 4年前 (2021-10-11) 新词造句 179 0

千篇一律:qiānpiānyīlǜ基本解释:(1)[stereotyped]∶机械地重复或无变化千篇一律的论调(2)[uniform]∶以外观(如表面、颜色或款式)无差异许许多多千篇一律的红色小山(3)[repeateachother]∶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互相重复的那些文章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东西●详细解释:本指诗文公式化,后亦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语本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康乐云:‘张公虽復千篇,犹一体耳。’”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白乐天﹞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这‘金制军’是前清遗老,遗老的议论是千篇一律的。”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订出许多条条框框,必然导致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千篇一律qiānpiān-yīlǜ(1)[stereotyped]∶机械地重复或无变化千篇一律的论调(2)[uniform]∶以外观(如表面、颜色或款式)无差异许许多多千篇一律的红色小山(3)[repeateachother]∶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互相重复的那些文章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东西★文章的形式或内容毫无变化。【造句】为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他写的小说总是别具巧思,风靡一时。原指很多文章的体裁都相同,引申用以形容没有新意的事物。★形式或内容毫无变化。《文明小史.第四六回》:「颜轶回的着作,有些地方千篇一律。」★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式或内容毫无变化。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颜轶回的着作,有些地方千篇一律。★04.《文明小史.第四六回》:「颜轶回的着作,有些地方千篇一律,什麽『咄咄咄!咄咄咄!』」★03.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少年与元稹角靡逞博,意在警策痛快,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02.明.袁宏道〈与陈正甫提学书〉:「庸谈陈诂,千篇一律,看之令人闷闷,未若审单口词之明白易省也。」★0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六.科场.会场搜检》:「至嘉靖末年,时文冗滥,千篇一律,记诵稍多。」★释义「千篇一律」典源作「千篇一体」,指许多篇诗文都是相同的格式、体裁。语本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晋司空张华诗》。后用「千篇一律」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无变化。典源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晋司空张华诗》其源出于王粲1>。其体华艳,兴托不奇2>。巧用文字,务为妍冶3>。虽名高曩代4>,而疏亮之士5>,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6>。谢康乐7>云:「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1)其源出于王粲:指张华的诗根源于王粲。(2)兴托不奇:意指内容平凡。兴托,即兴情寄意。(3)妍冶:指文字华美。冶,音|ㄝˇ。(4)曩代:前代。曩,音ㄋㄤˇ。(5)疏亮之士:通达有识之人。(6)风云气少:风云慷慨之气太少。(7)谢康乐:谢灵运(公元385~433),南朝宋文学家,谢玄之孙,小名客儿,时称谢客。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少好学,工书画,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游,所至辄为题咏,以致其意。其诗开创山水写实派风格。初为太尉参军,后徙广州,有诗传世。典故说明「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体」。《诗品》一书,是南朝梁锺嵘所撰,品评古今五言诗,自汉、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论其优劣,分上、中、下三品。这一篇是在品评西晋时代张华的诗作,说明张华的诗风主要是模仿王粲,诗歌的形体讲究铺排对偶,词藻华美;即使内容平凡,但却用字斟酌,致力于华美的文字。虽然颇负盛名,然而一些有识之人,还是对于他诗作中儿女柔情太多,风云慷慨之气太少而感到遗憾。谢灵运也曾经说过,张华的诗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实都是同一种风格体式。后来「千篇一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无变化。书证

1、土豚扫荡蚁巢的方法千篇一律,不过一招鲜足以吃遍天嘛!

2、千篇一律之际,小明及时赶到了。

3、一百过去的几年,电视仿佛进入了竞相模仿的魔洞中,在试图改版的良善动机下,上演的确实多是拾人牙慧的模仿剧,从无聊的侃戏,到遍地开花的情景喜剧,从千篇一律的扭捏独唱加伴舞到无所不用其极的耍弄游戏节目,一潮接续一潮。

4、所谓"教亦多方",总不能千篇一律,毫无变化吧!

5、我不曾指望遇见永桔,彼此倾慕,愿意交换自己。以肉身做道场,我们验证,身体是千篇一律的,可隐藏在身体里的那个魂灵,精妙差别他才是独一无二啊。朱天文 

6、进入冬季,医学专家提醒饮食以进补为主,但不要千篇一律,要缺什么补什么,顺其自然为好。我问他们,你应该补什么,他们建议你多吃猪大脑!

7、旅途的枯燥使他麻木了,他闭上双眼不再看沿途那千篇一律的景色,在疲倦中顾自睡去。但同许多在火车上睡觉的旅客一样,心灵深处的一个小小的时钟仍在走动,使他在到达目的地前的一分钟醒来。刘慈欣 

8、有些网站模板千篇一律,功能设计缺乏人性化;有的网站只考虑业务实现,但缺乏防火墙、防毒墙等必要网络安全措施。

9、而市面上的家具产品大都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对卖家针对性不强,都采取的是产品有一两个亮点,然后销售,谁喜欢就卖给谁。

10、收容站的伙食是一成不变的,不论是早饭、午饭还是晚饭,总之是千篇一律:半磅面包、一小块黄油,以及一品脱所谓的茶。

11、早餐面条晚餐米饭,千篇一律。

12、现在早上,他可以不用吃学校那千篇一律,味同嚼蜡食物,也不用担心早上起床晚了,而买不到喜欢吃的粽子锅贴馄饨。

13、前些年人们的服装千篇一律,连男女装都没有区别。

14、一百零经验要随宜而变,你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一个方式要去应付各种情况

15、我们被教导成如此害怕“沉闷”如此抗拒千篇一律的动物,只是为了更好更新的选择,也就是更多的消费机会。梁文道 

16、那是些千篇一律的话,都是我们大家听惯了的。

17、应该有更好的方式开始新一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个上午都醒来。

18、农村的房子的结构布局大都是千篇一律,只是为了平时的劳作方便而已,美观大方仅仅是次要的。

19、历来画虎,大约总是画圆睁双眼以取神采,但千篇一律沿袭下来,也就不免落为陈套。

20、招聘理想要的是想要那个职位求职者而不是那些寄出千篇一律稿件的人。

21、它们有大理石那种完完整整的品质,看起来千篇一律。

22、近来的电视剧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没有什么特色。

23、孙子主张“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即不可千篇一律地对待各种不同的战争情况。

24、有新鲜的东西,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关心民生民俗,厌恶千篇一律假大空,这些照片和文字都是平时难得见到的啊!

25、提着半吊子兴趣去看了阅兵,刚开始觉得和平常生活中看的阅兵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千篇一律的整齐。

26、经验要随宜而变,你不能千篇一律地採用一个方式要去应付各种情况。

27、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 >。梁思成 

28、古尔比斯,男子网坛的“愣小子”,若论桀骜不驯、特立独行,他甚至敢公开批评“费德勒等四大天王接受采访时风格千篇一律”,认为这样“无聊透顶”。

29、他在每次谈判会议上所讲的话都是千篇一律,好象一张留声机片。

30、写文章要能出奇制胜,不宜千篇一律,才能引发阅读者的兴趣。

31、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梁思成 

32、脱离实际、空洞无物而又千篇一律的电视剧,是不受人欢迎的。

33、他的文章千篇一律,一个调调儿。

34、这样千篇一律的工作让萧青阳觉得自己在原打转的陀螺

35、席面上的情景就不再详加描述了,吃喝的场面都是“千篇一律”。 

36、谍战剧要想不穷途末路,就得在自身创作上求新,求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新八股。

37、爱情电影中,千篇一律的情节使人感到乏味

38、上午,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先在各班集合,在八点时,耳边又响起了千篇一律的铃声,可是今天的的铃声似乎比平常的更悦耳,更动听些。同学们立刻在走廊上站好队,依次走向操场。

39、女人们对那千篇一律的搭讪厌倦了,所以,有些仍然单身着同时寻找着自己的真命天子

40、一百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

41、总统千篇一律是新教徒,而且三分之二是大学毕业生。

42、经验要随宜而变,你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一个方式要去应付各种情况。

43、没想到突然就接到了他的喜柬,洒脱不拘的一个人,成了婚纱照上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

44、中午在外面买便当吃,几乎天天都是那几样菜,千篇一律,吃都吃腻了。

45、他做事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

46、他做事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

47、以前,家总是千篇一律的白色,有条件的贴贴墙纸。

48、多元化风格的建筑将成为今后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像满眼千篇一律的板楼、塔楼的建筑模式将被取代。

49、随着冷战铁幕的落下,欧洲在形式上得到了扩张,而它的文化内涵却缩水了,这导致欧洲各城市近乎千篇一律。

50、也许受妈妈影响,爱迷信。几次去看相,都千篇一律,他们的赞美,其实无非是为了我能多给钱。自己却也舒服

51、这种千篇一律的格式,使他感到很不舒服。

52、戈培尔的演讲,千篇一律,无非狂热二字。

53、由于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显得如同工厂的产品,千篇一律,不配来往和垂教。

54、而且考古报告的基调几乎千篇一律的学术味十足、几乎是文书干燥的调调,与大家印象中“守宝奇兵”的缤纷招摇可是相去甚远。

55、她们都千篇一律地十分看重自己的福祉,但对于统计数据揭示的歧视和结构障碍等问题并不怎么感冒。

56、看惯旧世界城市可爱迷人之处的旅客,早已看出美国城市的千篇一律和丑陋了。 

57、****理曾强调:“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 

58、年1984年,青年们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交谊舞会。此时人们的着装已不再千篇一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