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泥

爱造句 3年前 (2021-10-19) 词语造句 391 0

佛泥:bón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国名。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宋太平兴国二年始朝贡于宋。也写作“渤泥”。宋赵汝适《诸蕃志·渤泥国》:“商贾日以中国饮食献其王,故舟往佛泥,必挟善庖者一二辈与俱。”参阅宋史·外国传五·勃泥》。★宋代广州东南之国名。《诸蕃风俗》:「佛泥国,在广州东南,宋濂有《渤泥入贡记》。」?

1、位于经场北侧,占地面积约56.49平方米,为两层楼,楼下供有一尊无量寿佛泥塑,左右两侧为八大随佛弟子,今已散失。行至密林深处,苍松翠叶间隐约可见一小寺,方圆不过十几平方米,殿内供有活佛泥像,虽长年失修,那些五彩缤纷壁画仍然醒目。

2、中国史籍又称为?泥、佛泥、婆罗。

3、在药师洞内,共有三尊坐佛泥像,正中是药师佛,左胁侍是日光遍照菩萨,右胁侍是月光遍照菩萨。

4、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为明清时匠人所塑,此佛泥塑金身,坐于宝座之上,有46只手从周身向外伸展,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闪烁发光。

5、随佛泥洹不在世

6、的功夫逼迫赵福泰吐出一半欠款,另外的十九万却仿佛泥牛入海,成了周国强耿耿于怀的心头大患,历久弥坚。

7、所存石刻造像甚少,最为显眼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为明清时匠人所塑,此佛泥塑金身,坐于宝座之上,有46只手从周身向外伸展,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闪烁发光,至于手镶千眼,取的是手眼合一之意,教化人们要象菩萨一样,做事切莫眼高手低,要手眼并举,也算是古代的人在借佛教文化以警世人。

8、但数秒后,“老太太”的脸突然又仿佛泥巴团一样地扭曲了几下后,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小姑娘的模样!

9、主龛奉供释迦牟尼佛泥塑坐像,两旁文殊、普贤菩萨像,双侧附奉地藏、观世音菩萨像,皆汉白玉雕成。

image.png

10、殿内主供释迦牟尼佛泥塑像,其左右供有檀香木十一面观音和三世佛、第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等泥塑佛像多尊;在经架上摆满了用金、银、珍宝合计写成的101卷《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各一套,以及《十万颂》(佛第二次转无相法轮时所说经典之一)等其他经书多部。

11、东殿供奉弥勤佛,这尊500多年的弥勒佛泥塑造像在“文革”中被信众用砖砌护在洞内,逃过劫难。

12、佛殿面积2柱,殿内主供强巴佛泥塑像高约5米,面目慈祥雍容大度;其左右供奉无量寿佛和莲花生泥塑像,甚为精美

13、【诸蕃风俗】佛泥国在广州东南,宋濂有渤泥入贡记。

14、又渤泥,佛泥,俱国名。

15、玄畅的《诃黎跋摩传》说?‘佛泥洹后九百年出。

16、殿内原主供三世佛泥塑像和檀香木雕刻的小佛塔2座等。

17、中国史籍又称为?泥、佛泥、婆罗,历史上?泥共辖14州。

18、15世纪,由达察活佛世系掌管,并进行扩建,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面积36柱)、达坚康(面积6柱)、纳久康(面积15柱)、门拉康(面积24柱)、扎仓等,寺内主供朗达玛灭佛时保留下来的释迦牟尼佛玉面金铜像、强巴佛泥塑像(据说建寺时从外地飞到此寺,亦称“飞来像”)。

19、仿佛泥塑木雕的两人,直挺挺地对峙着,那月牙却越发斜了。

20、经常面积24柱,有房35间,其中2长柱撑托天窗,用以采光通光;堂内主供释迦牟尼佛泥塑像,高1.8米,左右两侧供奉二十一尊度母、无时寿佛鎏金铜像,高经1.7米,还供有一座释迦牟尼佛坛城(曼荼罗);两侧置经书架,供放《甘珠尔》、《般若经》各一套及一些经板,珍藏绘画、刺绣唐卡一百余幅,题材为佛传、千佛、十六罗汉等;壁画题材为“三杰热敦”,即三世佛传记及一些护法神内容。

21、殿壁正中设佛坛(宽2米、高1.9米),原供8岁量的强巴佛泥塑像,还供有释迦牟尼、药师八如来铜佛像;其左右两则各有3塔,其中有桑结曲巴的弟子桑结达洞的右眼塔(舍利塔),据说此塔是从格西扎巴所修的讲经处迁置的,还有亚桑孜巴和洛扎朗卡根材灵塔,以及一些菩提塔等。

22、内临时恭奉释迦牟尼佛泥塑坐像,高1.7米,恢宏庄严

23、天上寿尽,复来下生世间,为富家作子,珍宝奇物不可胜数,然后会当得佛泥洹道。

24、大雄宝殿内主奉三尊如来佛泥塑像,各高约二米。

25、正面台座上供有七佛泥塑像:无为螺髻,面相长方,额间有白毫,纤眉修长,眼帘下垂,双目微闭,鼻梁高挺,薄唇小嘴;身着双领下垂大衣,右肩敷搭偏衫塑圆形头光,直径0.9米;头光正中为六出花瓣状图案,每一花瓣有一朵菱形状花朵,图案之外有一周连珠纹,再外为一周卷草纹。

26、敖白和铃音一起注入灵力,但灵力仿佛泥沉入海,消失的无影无踪?

27、门向乐,面积1柱,殿内主要供奉十六罗汉泥塑像,高0.2米;还供有高0.5米的释迦佛泥塑像。

28、起浮屠于佛泥洹处,双树及塔今无复有也。

29、弥勒寺始建于唐朝末年,宋宝元二年重修,寺内塑:孔子、老子、弥勒佛泥像是三教为一体的综合性寺院,庙院建筑属砖木结构,位于村西沿山坡而立,庙前一陡峭台阶,共计七十二阶,庙内松树数株,清晨,寺门下观瑞色千般,祥云环绕寺周,寺内留存碑记,述崇奉道教的宋真宗时保留弥勒院的碑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