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释

爱造句 3年前 (2021-10-25) 新词造句 109 0

辨释:biàn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分辩解释。辨,通“辩”。明李贽《与城老书》:“再为我谢东里公肯念我,为我辨释,生非木石,岂能忘恩哉!”

1、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

2、有人对此给予批评否定,也有人首肯赞扬;有人引宋陆游诗句“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真恐泄天机”未加辨释,不妨也可备此一说。

3、是书为著者研究郭沫若所著金文各书之后,对郭氏各书中,认为有错误者,辄提出不同之见解,著文辨正之,并对罗振玉、王国维、吴其昌等辨释之有误者,亦加纠正

4、再次依净不净、非有无、非一异三门辨释成立空义之理,又就十八空作四种料简,显示它在实践上有破除戏论、怖畏、懈怠、疑惑四种过失之

5、剪除巨恶,辨释冤狱,灾伤则账之,贪墨则黜之,尤以荐贤为重。

6、工程伦理问题的整体论辨释

7、词语辨释二则

8、下噶礼复奏,得辨释。

9、又云:“此类甚多,或摹古书而伪非,或似己意而妄增,致使好事之流,曲为辨释,以炫其博,是皆未深考耳”。

image.png

10、著有《难经辨释》、《伤寒析疑》等,未能传世。

11、公元573年,北周武帝亲自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辨释三教后”问题,最后作出了“儒教在先,道教次之,佛教在后”的结论。

12、(《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

13、《考古图释文》的序对金文形体上的某些特点(如笔划多寡?偏旁位置左右不一等)以及辨释金文的方法作了简明的概括?也很值得注意

14、《春秋》笔法”辨释《图书馆杂志》2006年第3期(总第25卷第179期),2006年3月。

15、又著《辩才论》,古今精义皆辨释焉,未成而遇祸。

16、部类品会,有彰本部、显品会、明支类、辨释四门。

17、全书由262篇同义同辨释文运有机构成政治、经济、服饰、饮食等八大类,将文化史、考古文物与语言三者结合,对古代门1300余文化调第一次系统作了辨考,其中考释400余条,在语义学、训治学、文化语言学诸方面有新的突破。

18、此铭残泐过甚,难以通读,但从可辨释的俘获数字看,已表明战争规模之大,周对他征伐不遗余力,也可见鬼方当是一个人众较多的强敌

19、不过,“解”并非只关辨释。

20、结合教学研究,著《文选六臣注订讹》,对《六臣注文选》进行辨释,力推李善注本精善,五臣注本简陋,见解精辟受专家推崇,1949年多次翻印。

21、盖因韦昭《辨释名》之说,未免失於考订

22、对此北寺方面即反驳称?《枢要》卷上(末)(大正43?620a)有‘总摄诸境有其三类’,又‘以此一颂定诸法体’之文,将如何会通辨释,南寺即答称?‘诸境’及‘诸法’的含意是指见分的境界相分多类之意,并非包含后二分所缘境,又在北寺所讲,后二分境亦属性境一节,性境原来以不随心为原则,后三分因系同一种随心故违反此原则,不能将三分统称属于性境,如此北寺传显属错误。

23、《辨释名》曰:“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

24、然安南辨释之语方至,而占城控诉之词又闻,恐真有不获已之情。

25、《小学钩沈》十九卷,所辑极为广博,该书所辑集的有《仓颉篇》、《三仓》、《凡将篇》、《古文官书》、《劝学篇》、《圣皇篇》、《通俗文》、《埤仓》、《古今字诂》、《杂字》、声类》、《辨释名》、《韵集》、《杂字解诂》、《周成难字》、《小学篇》、《字苑》、《字指》、《音谱》、《篡文》?纂文??、《篡要》?纂要??、《文字集略》、《字略》、《广仓》诸书。

26、评释:谜面是李白诗,其上句是“床前明月光”,谜底用“月”字“扣实诗意,将“本”字作原来解,使谜底从“这个月份上映(的影片)变成“原来是天上映下来的月光”,面底审辨释疑,呼应得体,且本谜底在当时尚属初见。

27、内容:作者广释自着的《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辨释持戒的要谛。

28、史称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

29、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30、韩愈的《进学解》,仿扬雄的《解嘲》而作,也是假设问答形式,此两篇为“词赋之流,徒事敷陈,不关辨释”(《汉文典》)。”(《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

31、这个说明大体上是妥当的,但我认为需要加以补充和辨释,否则不但那段话后面引述的例解有些不易讲得明白,而且我们也似乎可以依据经验说,官僚政治在任何历史时代都能存在。

32、本教材绪论首先对校读法加以概述,阐明校读的含义,论说中医古籍尤其需要校读的原因;上篇四章,侧重于“校”,从校勘的对象、致误的原因、校勘的方法说起,落脚到校记的撰写,并提出校勘需注意的问题;下篇五章,侧重于“读”,涉及词语文句的辨释、名物的考证、章旨的推求、旧注的钻研,终结于校读札记撰写。

33、欧阳修闭门接受审查,因得到故宫臣孙思恭的辨释,蒋之奇等被黜逐,欧阳修也力求辞职,降任亳州知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