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sāny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餘。’或问三餘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餘,夜者日之餘,阴雨者时之餘也’。”后以“三餘”泛指空闲时间。晋陶潜《感士不遇赋》:“余尝以三餘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宋苏轼《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诗:“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餘。”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男儿事业在三餘,学就须乘駟马车。”柳亚子《书赠张镜潭》诗:“最是津南人物美,三冬图史伴三餘。”2.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汉末童謡云:‘天子当兴东南三餘之间。’”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三馀》:“餘干、餘姚、餘杭。”★原为三国魏董遇教导学生充分用来读书的三个余暇时间:冬、夜、阴。典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後泛指闲暇时间。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序〉:「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1、《增广贤文》(四言):”耕三余一,耕九余三,找碗吃碗,恐怕天干。
2、适丁亥之冬月兮,会三余之休暇,引相与以小酌兮,于湖滨之酒家;带曲水以流觞兮,南风起而泛驾,神扬扬以开襟兮,揖浮丘与洪崖;咏常棣之华茂兮,歌邂逅之清发,酌彼春酒以扬灵兮,幸主美而宾嘉;纷绿蚁之葳蕤兮,自亭午而日斜,共拥毳以杂坐兮,不知何故兮嗟呀。
3、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暗喻孩子今后一生惟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云檀154白头吟,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卓文君155想来也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总比“好大一盘糖醋鱼,肉香味美骨头酥”要好听一些。
5、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6、中国人讲究“衣不求华,食不厌蔬(作清淡解)”,“耕三余一”、“囤谷防饥”。
7、余尝与冯开之戏论茶候,以初巡为停停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
9、余尝以三余读书,讲习之暇,读其文。
10、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1、会后,进一步开展了争取以“耕三余一”为目标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以保证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2、书写)、《三余吟草》,思路开阔,诗味浓郁。
1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
14、三余:是指三国时学者董遇关于惜时的“读书三余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时之余”,意在勉励学子们抓紧冬日农闲季节、夜间及阴雨天读书学习。
15、中国人讲究“衣不求华,食不厌蔬!作清淡解"”,“耕三余一”、“囤谷防饥”。
16、王梦河,字海丞,号三余庐主人,书法家、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资深记者。
17、想来也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总比“好大一盘糖醋鱼,肉香味美骨头酥”要好听一些。
18、余东的药店全街遍布,顺寿堂、延龄堂、延寿堂、顺德堂、益寿堂、广和堂、三余堂、万岁堂,还有南仁寿、北仁寿堂等十多家,中药材齐全,有几爿大药店还专门有医师坐堂。
19、字澹者,书斋曰:喜雪斋,三余书屋。
20、豆蔻年华”在文学里是比喻娉婷少女的常用词,如杜牧《樊川文集》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
21、又据县志载,南洋干渠系由6姓14大户(三余七朱陈林吴顾)毁私田开挖的,随后这些人又倾家资,并募捐,共得钱7万余缗,建成洋埕、林墩、东山陡门(排涝闸),和东山石涵1所、东南木涵29口,解决尾泄问题。
22、字舞龙,号半通道人,堂号“三余斋。
23、《躬耕歌》共30句、150多字:“躬耕南亩乐如何,吃也靠着,穿也靠着;力勤粪多做生活,麦也添多,谷也添多;耕三余一要斟酌,丰也不错,凶也不错~~~”。
24、五光对十色,二至对三余。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