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醮:zhāijià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请僧道设斋坛,祈祷神佛。唐王建《同于汝锡游降圣观》诗:“闻説开元斋醮日,晓移行漏帝亲过。”《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六年》:“鎔晚年好事佛及求仙,专讲佛经,受符籙,广斋醮。”《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因念亡夫恩义,思量做些斋醮功果超度他。”★ 斋醮为对道教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其法为清心洁身,筑坛设供,上书表章,以祷神灵。「斋」原指清洁。中国古代祭祀鬼神,必先斋戒沐浴,耳不听乐,心不苟虑,手足不苟动,以防邪物和嗜欲,才能交于神明。道教继承古制,在行仪前也必须斋戒。「醮」则指祭祀祈祷。斋醮合称就是指道教的诸般祭祷仪式,设坛摆供,诵经礼忏。早期道教的仪式较为简单,也不统一。东晋、南北朝时,陆续经过整理,如南朝陆修静、北朝寇谦之等,才形成较完整的仪范和程式,出现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斋法。后经唐、宋、元各代,随道教的发展而盛行,又因道教各派在各地发展形成而有所变异,其中尤以帝王所行的斋醮规模较大,乃为国祈安之用。--作者:李丰楙★请僧人、道士设坛祈福。【造句】古时若遇久旱、瘟疫、天灾等状况,民间都会以斋醮方式祈求平安。★僧人、道士设坛祈福。唐.王健〈同于汝锡游降圣观〉诗:「闻说开元斋醮日,晓移行漏帝亲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因念亡夫恩义,思量做些斋醮功果超度他。」
1、于明弘治三年设斋醮于朝天宫。
2、十四年,山西地震、水灾,俊上疏“求罢斋醮,减织造,汰冗官,止兴建,省供用,节赏赐,戒逸欲,远佞亻幸,亲贤人。
3、在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权威刊物《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发表《许逊与吴猛》、《城隍神及其信仰》、《“巴氐”辨疑》、《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瑶族社会中道教文化的传播与衍变??以广西十万大山瑶族度戒为例》、《净明道在江南的传播及其影响??以道派关系史为中心》、《道教斋醮史上的青词》、《论道教的唱道情》等8篇论文。
4、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禁绝荤辛;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
5、大学士杨廷和代表阁臣,吏部尚书乔宇代表部臣,俱请斥远僧道,停罢斋醮。
6、祈祷禳解也是道教斋醮的主要内容,或说斋醮是祈禳的仪式。
7、由于在新加坡教育界的良好口碑,非常高的学生认可度和推荐度,二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朋友推荐而报读的亚太管理学院。【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日,爱子王?病疽而死,荆公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
8、道教的祈禳、禁咒、符篆、斋醮都直接承袭了古代的巫术活动。
9、南五祖的内丹理论对全真道有较大影响,他们促进了符?派的改革,将内丹修炼引入斋醮活动中。
10、道教的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的常行法术,其宗教意义值得探讨。
11、清蘸幽祈福谢恩、祛病延年、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为活着的人祈福迎祥的一种祈祷仪式,属“太平蘸”之类法事;幽醮有摄召亡、沐浴渡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是一种为死去的人而进行的追超升天祈祷仪式,属“济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12、主领斋醮,职在关宣,通达悃诚,利济幽显,即在练达科教,要在少通文词。
13、而蒲州在唐景云二年也早有丹崖观和灵仙观等著名道观,并屡受敕设斋醮修功德,这也会促进这一带的道教活动的开展。
14、史载:“帝颇事斋醮,廷和力言不可……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世宗“趣内阁撰敕”。
15、乾隆时天大旱,吴川县的官吏绅士向农民群众勤捐拜水斋醮做完,天公还是不下雨。
16、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是斋醮时礼拜星斗、召请神灵的法术。
17、年在位)时期,常大规模、频繁地举行斋醮。
18、全真派高功在举行斋醮科仪时均用此巾,并在露出的发髻上面别以道冠。
19、曾上疏认为国用不足在于“三冗三费”,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费是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主张裁减官员,节省经费。
20、修改、增补道教斋醮仪式,颁《金篆灵宝道场仪轨》426部,并选全国宫观道士进京习道乐。
21、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在昌阳主持斋醮,设坛祷雨,颇有应验。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弩。
22、正一教的道士信奉张道陵(即张天师),不出家,可以结婚生子,在民间“画符念咒,降妖驱鬼,唱道斋醮,超度亡灵”,分布甚广。
23、王氏高丽统治474年间,历代国王崇信道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道教十分繁荣的北宋的很大影响,道教的斋醮由国家举行,主要目的是为了祈祝国泰民安、时和岁丰、国王自身长寿安宁,也为了祈解灾害。
24、而世宗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土木。
25、祭酒道士:指熟悉道教经典规诫了解斋醮具体操作却不愿接受传度仪式的道教徒。
26、《明史?镇国中尉朱勤熨传》:“陛下躬上圣之资,不法古帝王兢业万几,择政任人,乃溺意长生,屡修斋醮,兴作频仍。
27、最初时,道家用香,是用于供养天地、神仙;斋醮法坛利益鬼魂非人。
28、次年,刘处玄在昌阳和登州主持斋醮时,信众目睹王重阳和马钰显灵。
29、《后汉书?梁节王传》记载,汉代方士已经有役使六丁六甲的方法,先行斋醮,然后召六丁神,“可使致远方物,乃知吉凶也”。
30、信奉道教,好长生术,宫中每有斋醮,就命词臣起草祭祀文章。
31、《明史?杨爵传》:“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
32、宗教活动是指信仰宗教的公民按照宗教教义、教规和习惯、拜佛、诵经、经忏、斋醮、受戒、礼拜、斋戒、弥撒、讲经、布道、祷告、受洗、终傅、追思、过宗教节日等。
33、昔日,庆元各宗祠要请僧道来斋醮,并做馒头分发给族人祀奉祖先,民间亦称为“鬼馒头”。
34、广建斋醮,随意内批授官,中官传旨动辄百余人,称为传奉官。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