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楷

爱造句 3年前 (2021-11-26) 未命名 129 0

寸楷:cùnkǎ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约如方寸大小的楷体字。如:这孩子的寸楷写得很好

1、指径寸见方之楷书,亦曰'寸楷'。

2、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

3、其书写内容是大明宣宗皇帝御制翰林院箴,字体属寸楷。

4、末行空处有寸楷书“古帝禹刻”4字。

5、不语岩下边,有一石洞,洞壁上刻着“不语挂锡”四个正楷大字,还有四寸楷书“去中一笠”的题留。

6、高中在成都某中学毕业,曾从四川大学教授余沧逸(沙围)学汉碑,习寸楷与大字。

7、作品在泰国曼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展《岳阳楼记》获金奖,参加99国际孔子文化节中国曲阜中、日书画展,同时举办个人书法展,在台湾新竹市展出,在新加坡兴华工艺中心展出,寸楷《老子道德经》5000余字,计12幅被誉为妙笔,小楷《腾王阁序》被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评定为一级,在国际和全国性的书画赛中获等级奖30余次之多。

image.png

8、他们得用比车载吸尘器还小的电动吸尘刷,吸去最上面的一层土;再用小刷子,掸去灰尘;最后才用可以写寸楷的狼毫勾线笔,轻轻蘸水,刷去缝中的浮尘。

9、9行,每行9字,凡77字,未有寸楷书“右帝禹制”。

10、顶禹碑峰东,镌石崖壁,宽140厘米,高184厘米,碑文9行,每行9字,凡77字,未有寸楷书“右帝禹制”。

11、;再次是大楷、中楷(寸楷)和小楷。

12、作擘窠书气势磅礴,作寸楷端庄秀丽,获柳(公权)、赵(孟?)正、行楷书之精髓

13、少习沈尹默小楷、麦华三寸楷,后师承欧颜、柳、赵真书、魏碑及王羲之、怀素行草,作品结构严谨、沈雄有力,行草书气势恢弘、飘逸自然,论文和作品多次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并在国内外各种大展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和国际特别奖;作品和简历在中央书画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等二十多个单位存档,并入编《中国现代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世界名人录》等数十种名人大典,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广东省阳江市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华楹联学会会员,并被聘为四川省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东方艺术研究院、湖南省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和香港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和顾问、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

14、宋碑四面刻文,盈寸楷体,洋洋三千余言,叙述宋这位中唐政治家一生之要迹。

15、笔分大楷、中楷、小楷、寸楷四大类,80多个系列。

16、请教评论,教师说:“你们以小楷求小楷,杨乡湘独以寸楷写小楷,自然绰有余裕”,同学心悦诚服。

17、碑文为唐谏议大夫朱子奢所撰,共40行,每行44字,皆为寸楷,记述了李世民在武德元年(618)战败薛仁杲的情况,其书法与其他唐碑有所不同,气清而遒丽,势爽而不滑,骨力劲健,体妍韵清,刻工精美传神,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相传为虞世南或欧阳询所书。

18、在第三层的北面有一方砖匾额,正面是“宁舟宝塔”四个大字,两边及下底刻寸楷铭文。

19、长城大体走向为西北??东南,略呈“Z”形,总长度约2000米,是邢台境内现存最长的一处,在长城东侧保存一通明代石碑,双色线阴刻竖行“郭公关”三个大楷字,单字高30厘米,宽25厘米,右侧竖写寸楷:“直隶顺德府督工同知关西郭□□□垣。

20、碑身正反两面镌刻碑文五千余字,均以寸楷刻成,字体工整,一丝不苟。

21、请教师评论,教师说:“你们以小楷求小楷,杨乡湘独以寸楷写小楷,自然绰有余裕”,同学心悦诚服。三卷圣旨均

22、他善书法,有《百梅录》寸楷行世。

23、有月牙城,长五十丈许,高丈五尺,在月牙城北墙内侧岩石上有两处摩崖题记,一处为“万年天险”,左下方刻“周恪题”,另一处在“万年天险”左下方2米处,中间大字为阴刻竖行楷书“鹤度仙踪”,右刻寸楷“房山县知县陆宗龙书”,左下方刻“管工典史杨廷珊立”,后又刻五人姓名。

24、榜书寸楷,挥洒自如。

25、伏羲台现存碑刻,有寸楷小字,行草,隶篆等。

26、长匾与横梁之间,另嵌一石版,以阴文寸楷镌刻施琅官衔荣宠:“太子少保、光禄大夫、内大臣、解赐御衣龙袍、褒赐诗章、三赐御膳、两蒙天恩存问、二次特谴宗室大臣额附部堂侍卫郊外劳接、乾清宫畅春院召对掖起赐坐、钦命靖海将军兼管福建水师提督台澎水陆军务、封靖海侯世袭罔替、赠少傅、崇祀黉宫、谥襄壮施琅”。

27、(刘万江)朱元春寸楷书写《毛泽东选集》本报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 00周年,山西省闻喜县青年农民书法家、城镇刻字厂厂长朱元春,从1 99 1年7月至今,已用毛笔寸楷书写完《毛泽东选集》新版本1—4卷。

28、力学,工书,尤长寸楷,时人多以为法。

image.png

29、伏羲台现存历代碑刻十多通,有寸楷小字、有行书、行草、隶篆等。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