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辞:kèc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史记·秦始皇本纪》:“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这个铜权的一面刻着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刻辞,和秦二世的补刻辞。”鲁迅《野草·墓碣文》:“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
1、商代卜骨刻辞
2、这很像初写文章者,撷浮华,采膏泽,刻辞镂意,没有使人联想回味的余地。
4、该遗址还出有一件残存刻辞的周代卜甲残片,这是目前山东地区首次发现西周刻辞卜甲。
5、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2〕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
6、最初它的名称并不统一,有的叫它龟版文、龟骨文、契文、甲骨刻辞、龟甲兽骨文字,有的叫它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文字等等。
7、不要把任何会强迫你打破誓言、丧失自尊、仇恨人类,猜疑、诅咒、行伪善和需要掩饰来满足的欲望之类东西看成是对你有益的:那些热爱智性和精灵胜过其他,崇拜自然的完美,行为无过失,从不抱怨的人,既不孤僻,也不需要过多的朋友,而且最主要的是,他既不迷恋死亡,也不逃避死亡;无论生命有多长寿或多短暂,他都会把灵魂约束于肉体之内,他一无牵挂:即使不得不即刻辞世而去,他也将坦然而往,仿佛去做一项可以以尊严和秩序的方式完成的事;整个人生中他只关心一件事:他的思想是否偏离了一个有智性的动物和一个公民社会成员的本分。
8、刻辞中的“六自”(六师)、“八自”(八师)“既吉”“既死□”(既死魄?)“既”(既生魄),对研究周初军制、历法也是新的重要线索。
9、有刻辞的卜甲有290多片,共600多字。
10、中国的第一部家谱是甲骨文《家谱刻辞》(“儿氏家谱”),此后,中国家谱逐渐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例,由民间私撰。
11、在200多片卜甲上有刻辞,最多者30字。
12、这让香儿兴奋不已,立刻辞了原本的东家,大老远的跑来绝天堡应差,好在她也算是心灵手巧的,竟然顺利的进入到绝天堡内。
14、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的卜骨卜甲共有7150片?其中有刻辞的4825片。
15、《周礼》中有大卜卜师龟人、氏、占人等职,这些甲骨刻辞无疑是其执事时记事文书的孑遗。?龟策列传褚少孙论》:“故之大卜官,问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写取龟策卜事,编於下方。
16、他写道:“我曾经在关键时刻辞退了一家公司的审计师,靠的就是我的‘嗅觉’。”
17、《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叙利亚刻辞称唐代首都为Khumdan,此名亦见于公元7世纪东罗马历史学家著作及9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记录,有的学者以为此即京城二字之转译。
18、西周刻辞卜甲在山东地区也是首次发现。
19、他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之地望。
20、卜甲刻辞内容涉及战争、祭祀、纪事等。
21、刻辞仅存:“……有倭人以时盟不(否)”7字。
22、另外,该遗址还出土周代卜甲、卜骨,其中一残片上残存有刻辞,这是山东地区发现的首例西周刻辞卜甲。
23、殷墟甲骨刻辞文例二题
24、1949年1月1日,傅作义同意和平解放北平的消息传到了西柏坡,得知消息的雷洁琼立刻辞别领导,连夜坐卡车返回了北平。
25、卜甲刻辞贞问二事:一是戊寅日卜问?囗是否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