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为鉴

爱造句 3年前 (2021-12-16) 经典造句 451 0

以古为鉴:yǐ gǔ wéi jiàn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以古为镜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新唐书·魏徵传》:“以古为鑑,可知兴替。”按,《旧唐书·魏徵传》“鑑”作“镜”。

1、的一番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里作动词用,照。

2、“五代史”论,以古为鉴,斥阉宦竖公货财,词切而直。

3、传:“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4、在我们历史里横躺着我们未来的秘密”,这就是“以古为鉴”的意义。

5、《新唐书?魏徵传》:“以古为鉴,可以见兴替。

6、这种以古为鉴的忧患意识,形诸歌咏,的确是有所为而发的,其中心思想,仍然在于提警族人不要轻掷了祖宗的基业,要把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牢牢记在心上。

7、!两个务必”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

8、以古为鉴,可以知隆替”,探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

9、由于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而误大事者,历史不乏其例,我们可以以古为鉴,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10、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11、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12、作者登临吊古,就眼见之景,想到辽太后的往事,遂生情动感,不无今昔之叹,而其中亦隐含了几多以古为鉴的深意。

13、《以古为鉴用之于今??评〈甲骨文论集〉、〈陈炜湛语言文字论集〉和〈古文字趣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4、励精图治古人说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15、同“以古为鉴”。

16、三鉴”即鉴于镜、鉴于古、鉴于人,唐代名相《魏征传》中记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17、《新唐书?魏徵传》:“帝(唐太宗)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18、唐贤相魏征过世后,唐太宗李世民痛哭流涕、感慨深长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9、画石是我国两汉时期特有的文物,是汉武帝执政后期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它是汉代统治者以古为鉴,以善为师,以恶为戒,给世人树立忠、孝、仁、义、礼、智、信、节的榜样。

20、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其宗旨乃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溯唐虞以迄汉、唐、宋理乱兴衰、得失可为劝戒者,条其事百余,各因事绘图,系之说”,故题名为《帝鉴图说》。

21、他还引用了春秋时期秦穆公善于用人的一段历史佳话,以古为鉴。

22、之用,所谓“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即其功能性作用的引申。“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23、古人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24、嘉靖龙颜大悦,从龙廷上走了下来,亲手将谭纶搀扶起来,激昂说:以古为鉴,可知兴衰,得贤能者得天下,朝廷决定人才的命运,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

25、唐太宗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26、的一番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里作动词

27、文论从三个方面观照弗朗切斯卡艺术的主观条件、客观基础及社会历史价值,旨在以古为鉴、启迪心智。

28、书成于隆庆六年,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语名之曰《帝鉴图说》,书中所载,皆史册所有。

29、在我们历史里横躺着我们未来的秘密”,这就是"以古为鉴”的意义。愚谓当今之时,以古为鉴,不必问其史笔之得失,但当察其史事变迁

30、两个务必”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

31、以古为鉴,可以察今。

32、王暨曰:“以古为鉴,此言发于太宗,而身自违之。

33、正中上方悬一横额“以古为鉴”。

34、由于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而误大事者,历史不乏其例,我们可以以古为鉴,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35、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36、以古为鉴 昭示未来——关于近年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思考恒沙  文艺历来就有书写历史的传统,

37、观其画风,得宋人写真之妙理,又兼习西画之技艺,以古为鉴,中西并用,取二者之精华而成一家之体貌。

38、此书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素有“识人宝鉴”的美称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