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合套

爱造句 3年前 (2021-12-21) 经典造句 127 0

南北合套:nánběihétào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种体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现在同一套曲内。元中叶以后,成规渐被打破。在同一宫调内,可选取若干音律相互和谐的南曲和北曲曲牌,交错使用,联成套曲。南戏如《宦门子弟错立身》,散曲如沉和的《潇湘八景》,都曾使用南北合套。明清时应用尤广。

1、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剧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

2、元末明初,南戏吸收了杂剧等艺术形式与曲牌,加以融洽,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态,并在成套曲牌连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从而确立的一种曲牌体的戏曲体制。

3、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这个套曲有时与南曲仙吕入双调的一些曲牌《步步娇》、《江儿水》、《园林好》、《沉醉东风》等组成“南北合套”。

4、然而北曲的艺术成就,却被传奇所吸收,表现在:①元末,南、北曲的交流,产生了“南北合套”,丰富和增强了传奇音乐的表现能力;②明中叶,吴中流行的弦索北曲,经北曲歌手张野塘协助、魏良辅等改革而地方化,成为新兴昆山腔的组成部分

5、宣德写本《金钗记》运用的是明代早期以前的曲牌连缀的形式,全剧共有97支曲子,根据剧情的需要采用了感情、气氛相应不同的曲牌82个,不但吸收了一些北曲形成南北合套,甚至唐代大曲,如《降黄龙》(第二十四出)也保存下来。

image.png

6、明代杂剧的蜕变,使得纯粹的杂剧北曲变而为由南曲写成的或者是南北合套的南杂剧。

7、在《吕洞宾桃柳升仙梦》全剧中使用了南北合套,构成旦、末对唱,进一步发挥了南北合套的艺术功能。

8、待到南北合套这种新的表现形式的出现,就把南曲与北曲两种风格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不同声腔相互融合。

9、嘉靖以后的杂剧创作出现了较大变化,纯粹的北曲杂剧逐渐蜕变为由南曲写成或是南北合套的南杂剧。

10、摘要演唱古代传奇作品或中原俗曲的柳子戏显示了一条“宋元杂剧南北合套后的明传奇弦索调柳子戏”的继承发展轨迹。

11、其基本形式是南北合套。

12、此书上溯唐宋,下迄明清,记录北套曲185套,南北合套36套。

13、并且紧缩场次,运用通俗浅近的曲白;音乐方面,以南北合套的方式增强艺术的表现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戏班与观众的欢迎,给清初的剧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14、剧中曲调出现了一支南曲间插一支北曲的“南北合套”的体制,说明南戏已注意吸收杂剧的乐曲来丰富自己。

15、南戏兼采各方长处,于是有「南北合套」的作法,那就是在唱的时候,南、北曲混合在一起,「永乐大典」的三出南戏中,除「张协状元」一剧,全部为南曲外,其余两剧,都有「南北合套」的情形。

16、摘要演唱古代传奇作品或中原俗曲的柳子戏显示了一条“宋元杂剧南北合套后的明传奇弦索调柳子戏”的继承发展轨迹。摘要元杂剧在描写犯人流放情节时,常说到“刺配沙门岛” ,而神话爱情剧《张生煮海》 ,也反映其故事发生地点是“沙门岛” 。

17、该剧每一折戏均使用“南北合套”的联套方式,打破了元杂剧的通例,大胆创新,另作尝试

18、在所有南北合套中,北曲始终占主要部分。

19、仙吕入双调的一些曲牌“步步娇”、“江儿水”、“园林好”、“沉醉东风”等组成“南北合套”。

image.png

20、现代仍传唱者,则为第四出《送客》(用南北合套),见载于《集成曲谱》声集卷八。

21、此外,还有南北合套与南北联套的套曲形式,以表现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情节的跌宕起伏。

22、朱有?在杂剧形式上颇多独创,如打破一本四折和一人主唱的惯例,采用对唱、合唱、轮唱等形式,甚至运用南北合套的体制,促进了杂剧自身的艺术更新。

23、④一支北曲一支南曲相间,组成“南北合套”。

24、这个套曲有时与南曲仙吕入双调的一些曲牌《步步娇》、《江儿水》、《园林好》、《沉醉东风》等组成“南北合套”。

25、南戏是联曲体的音乐结构,它所使用的曲调全为南曲,到了后期,由于受北曲杂剧的影响,才吸收了一些北曲曲调,出现了南北合套的形式,但仍以南曲为主。

26、《大典》收录“戏文”有33种、“杂剧”90种,较古的宋元南戏除《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琵琶记》诸本外,明初尚存《破窑》、《跃鲤》、《金印》、《牧羊》等记,而《小孙屠》一本以北曲诸牌与南曲“风入松”合套,开南北合套风气之先。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