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檄:chuán x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传布檄文。《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 唐 独孤及 《太行苦热行》:“会同传檄至,疑议立谈决。”《三国演义》第五回:“ 曹操 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 邹鲁 《福建光复》:“传檄各府知县驻军,尅日反正。”★发布晓喻或声讨的文书。《三国演义.第五回》:「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
1、金田起义,传檄四方,各项文檄,他都参加撰定。
2、传檄四方,乃率5000兵马渡江南下,会合各路勤王之师于石头城(今南京),共图恢复晋室。
3、《文选?陆?<石阙铭>》:“折简而禽庐九,传檄以下湘罗。
4、东威中原,贤士必投,海漠传檄可定。
5、他竟对一个女佣人骗财骗色,干这种传檄而定之事的人,简直是禽兽不如。
6、示例:认为北京城在二三日内必定不攻自破,然后传檄而定江南,~从此奠定。
7、战败,擅传檄割清化迤南畀贼。
8、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
9、是用传檄远近,咸使闻知。
10、《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佰被拜为大将后,为刘邦筹划了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略决策,“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I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I以义兵从思东归之:何所不散I……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11、传檄安南,缚之以献。
12、一百四好吧,虽说根据黄巢入关之中,这些关中兵将们,连望风而降都谈不上,可谓传檄而定,但总的来说,这些濒临忠诚警戒值得藩镇,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
13、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14、遂传檄土目,布上威德。
15、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16、黄钏传檄各部,出城拒敌。
18、大河以北,可传檄定也。
19、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
20、数日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朝在云南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22、不久,梗化者传檄而定。
23、更率众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今山西长治),先声后实,传檄而定。
24、若銮舆少停,臣仰赖威灵,河朔之地可传檄而定。
25、起兵,传檄州郡,讨伐司马师。
26、这样一来,汉民必然纷纷归顺,“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
27、玄进次寻阳,传檄京师,罪状元显。于是传檄诸道,按堵如故。
28、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
30、辛丑,下哀痛诏,命河北、河东诸路帅臣传檄所部,得便宜行事。
31、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32、擒曹操即能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之地虽广,可传檄而定,这不只是收一胜之功以保守今日而已。
33、出处:《三国志?魏志?刘晔传》:“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
34、家齐传檄东陲诸藩以备之。
35、四行仓库守,掬诚传檄。
36、及河间王?将诛?,传檄以?为内主。
37、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8、好吧,虽说根据黄巢入关之中,这些关中兵将们,连望风而降都谈不上,可谓传檄而定,但总的来说,这些濒临忠诚警戒值得藩镇,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
39、又传檄京师,欲起义以清君侧之恶。
40、而檀石槐为了营救自己的精锐嫡系,已是传檄草原,渐渐聚拢了鲜卑中部、东部各军,向着大汉边境逼来。
41、琬等不受命,传檄京邑。畏知乘贼西,加修楚推城,传檄讨贼。
42、琳屯兵长沙,传檄诸方,为进趋之计。
43、随后张孝嵩传檄诸国,一时威震西域。
44、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万入土门,遣郭仲邕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曳柴扬尘,望者谓大军至。
45、夫如是,则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也。
46、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
47、的势焰,又有阉党作后台,不但执意要撤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而且传檄撤宁(远)前(屯)路防备。
48、三当年初接到谢太后的诏书后,文天祥捧诏涕泣,三天后,他便传檄诸路,招兵屯粮,很快就招募了五万人的大军。
49、权责发生制是要尽可能配对收入和支出,递延纳税是使损益表上的税项和表上的利润配对。挥戈东下,从西南和西北两面向成都逼进,“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50、大宋三百年江山气数已尽,蒙古将士志得气满,以为一统河山,指日可待,几座负隅顽抗的城池,传檄可定,些许南下的宗室将相,唾手能得。
51、镐既发,会张巡宋州围急,倍道兼进,传檄濠州刺史闾丘晓引兵出救。
52、齐侯传檄,大合诸侯于柽,将谋救郑。
53、胤锡传檄诸镇俱出湖南。
54、后顾无忧,便可还定洛邑,届时拥三州之地,立不败之基,缮宫室,纳贤才,复威信,不出数年,天下可传檄而定也。
55、以义征伐,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
56、新野四王,传檄天下。
57、虽广,可传檄而定。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