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畿:wángj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孙诒让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2.泛指帝京。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鄴下之胜,再犯王畿。”明何景明《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王畿(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谿,浙江山阴人,与阳明同郡;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神宗万历十一年,享年八十六岁。 王畿嘉靖十一年(1532)举进士,初任南京职力主事,后迁南京兵部武选郎中。当正德嘉靖间,阳明归越讲学,龙谿即往受业。时阳明门人众多,不能遍授,初来学者,常使先见龙谿及钱绪山(德洪)等诸高弟,由其代为传授。 龙谿为官时,因忤宰相夏贵溪,不久即罢官去。此后退处林下四十余年,无日不讲学,自两都及吴、楚、闽、越、江、浙,皆有讲舍;甚至年过八十,犹周流不倦。 龙谿之声,重在求真,真性流行,自见正则。黄宗义称其于阳明之学多所发明;周汝登则谓:「文成之徒,领悟者多,而最称入室,则唯先生(王畿)。」 明代中叶以后,学术思想大为转变,自由解放的色彩从各方面表现出来,前有白沙,后有阳明,都打出反对权威、崇尚革新的旗帜。王畿以宗教家般的狂热,宣扬师说,王学之发皇光大,风靡一世,得力于龙谿、心斋者为最多。 龙谿数十年来,尽瘁放讲学,专为讲学这一件大事到处奔忙,他不厌不倦、不作自了汉,专去自己受用,如其不可而为之,认为「精神命脉,全体内用,才是入圣真脉络。他虽主张现成良知,当下具足,但却认为致良知,必须从动静顺逆当前极复杂的境界中煎销磨炼出来,方能真有得力处,若专去习静坐,那便是讨便宜,其结果会喜静厌动,不能实用工夫。 天泉证道是王门一大公案,龙谿在其〔龙谿集〕中有一篇〔天泉证道纪〕,备载此事云:「阳明夫子之学,以良知为宗,每与门人论学,提四句为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如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定格物。』学者循此用功,各有所得。绪山钱子谓此是师门教人定本,一毫不可更易。王龙谿则谓夫子立教随时,谓之权法,未可执定。体用显微,只是一机;心意即物,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即无善无恶之意,如即无善无恶之知,物即无善无恶之物。……绪山谓若是是坏师门教法,非善学也。王畿则谓学须自证自误,不从人脚跟转。若执着师门权法以为定本,未免滞于言诠,亦非善学也。时夫子将有两广之行,……晚,坐天泉桥上,因各以所见请质。夫子曰:「正要二子有此一间。吾教法原有此两种。四无之说,为上根人立教;四有之说,为中根以下人立教。上根之人,悟得无善无恶心体,便从无处立根基。意与知物,皆从无生,一了百当,即本体便是工夫。另简直截,更无剩欠,颐悟之学也。中根以下之人,未尝悟得本体,未免在有善有恶上立根基。心与知物皆从有生,须用为善去恶工夫,随处对治,使人渐渐入悟,从有以归于无,复还本体,及其成功一也。世间上根人不易得,只得就中根以下人立教。……汝中所见,我久欲发,恐人信不及,徒增腊等之病,故含蓄至今。此是传心秘藏,颜子、明道所不敢言者。……汝中此意正好保住,不宜轻以示人,概而言之,反成漏泄。德洪却须进此一格,始为玄通。德洪资性沉毅,汝中资性明朗,故其所得亦各因其所近;若能互相取益,使吾教法上下皆通,始为善学耳。』」 龙谿四无之说同为后儒所訾议,蕺山、」棃洲亦谓〔天泉证道纪〕,与平日所言不类,疑其为龙谿自行立说。其实「天泉证道」一事,钱绪山所编〔阳明年谱〕及〔传习录〕中均有记载「四有」、「四无」之说,与龙谿所记并无甚差异。念庵与绪山书中谓闻之黄洛村,亦正与龙谿所述相同,可见〔天泉证道纪〕决非龙谿一人之私言。至「四无」之说,虽出于龙谿证悟,但与阳明本旨实相买通,故阳明对此亦曾称许之。--作者:程运★天子都城附近的土地。《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比喻京城、首都。《文选.潘岳.闲居赋》:「远览王畿,近周家园。」《旧唐书.卷一一○.李光弼传》:「贼乘邺下之胜,再犯王畿。」人名。(公元1498~1556)字汝中,别号龙谿,明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嘉靖进士,官兵部郎中,师王守仁,传播其学,学者称龙溪先生。着有《龙溪全集》、《语录》等 。
1、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
2、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匝月忘寝,多所自得。
3、抚爱王畿众百姓,使我百姓除心病。
4、王畿通百万,井(并?
6、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7、西周建立以后,岐周仍属王畿之地,被称为故都。
8、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
9、王畿的良知信仰论与晚明儒学的宗教化
10、王畿(1498--1583)中国明代思想家。
11、建设部部长俞正声作了会议总结。王畿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
12、谓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13、其间万历十一年王畿卒,李亦著王龙溪先生告文,对王畿表示敬仰,如称王畿为“圣代儒宗,人天法眼”,又说“先生今既没矣,余小子将何仰乎?
14、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有痊。在辞海中,??二字均是中国古代美酒的名称,晋代大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中即有“飞轻轩而酌??”的名句,唐太宗以??酒赏赐丞相魏征,并赠诗一首:“??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15、论王畿哲学对老庄思想的批判性吸收
16、王畿千里,近郊五十里(宅田、士田、贾田),远郊百里(官田、赏田、牧田、牛田)。
17、武功、蓝田俱在长安王畿千里之内,故称甸侯。
18、这种货币始于周,流通范围最初也在周王畿内。
19、谨摭十事该治本者附于章左:一曰王畿关辅,二曰五等封建,三曰复制科,四曰崇国学,五曰辟旷土,六曰修贡举,七曰任大臣,八曰置平籴,九曰益厢军、减禁兵,十曰修《六典》令式。所辅导的学生曾在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如在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学生章左昊获一等奖、叶俊义、刘艺青获二等奖2人、李明杰获三等奖。
20、帆吹佳句远,不独遍王畿。
21、墙垣崇客馆,旌盖入王畿。散骑直庐谁偃息,平津客馆久丘虚。
22、是年,秦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仿唐王畿十道制,建立了畿内七道。
23、可知九畿的分布,是以方千里的王畿为中心,其四外的五千里之地,依次划分为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蛮畿、夷畿、镇畿、蕃畿等九层,大小相套,依次迭远。
24、此外,周王畿和燕也有流行。
25、东西虢国在王畿的左右,作为周王室藩屏。
26、抚爱王畿众百姓,安定四方诸侯邦。
27、①古代王畿之外的远方之国。
28、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可见武丁初期国家动荡混乱,他开始先征服王畿附近的一些比较小的叛乱不朝的方国,把身边安定下来,并且发展国力,等国力壮大了,才开始大规模地兴兵,做到了“柔远能迩”。
29、从这种以虚无空幻为本的良知说出发,王畿不赞成“王门四句教”,认为那“纯系权法,未可执定”(《王龙溪先生全集?天泉证道纪》)。定不定门破执定执有,对运动诸要素的谁为第一性、谁为决定的存在、谁为非决定的存在、或亦定亦不定的存在等论调,都给予了严厉的破斥。
30、甸服,《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
31、王畿千里,近郊五十里(宅田、士田、贾田),远郊百里(官田、赏田、牧田、牛田)。磨溪堤相传于北宋崇宁至政和年间(1102~1117年),快安村民众在磨溪东侧修建土石混筑的溪堤,保护村西民宅田园。
32、王畿方千里,路远的农夫不到公田助耕,就得纳彻税。
33、今人也多以为“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乐调。
34、夏四月癸卯,以南琅邪隶王畿。
37、指王畿和九畿的疆界。
38、而蓟门密迩王畿,与辽帅俱慎选。
39、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为一服,共分成九服。
40、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羽仪帝室,蕃卫王畿。
41、《周礼?职方氏》中畿服的名称与《逸周书?职方》同?但王圻作王畿。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