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

爱造句 3年前 (2022-01-18) 词语造句 448 0

刍荛:chúráo 基本解释:[grassorfirewoodcollector]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刍荛之微,先民询之。——刘开《问说》●详细解释:1.割草采薪。《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赵岐注:“芻蕘者,取芻薪之贱人也。”《隋书·炀帝纪下》:“营垒所次,务在整肃,芻蕘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祸福。”《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二年》:“使芻蕘之臣得尽所闻於前,羣臣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胡三省注:“刈草曰芻,采薪曰蕘。”2.割草采薪之人。《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芻蕘。”毛传:“芻蕘,薪采者。”《淮南子·主术训》:“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芻蕘,犹不可弃也。”3.指草野之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采狂夫之瞽言,纳芻蕘之谋虑。”唐郭湜《高力士传》:“陛下不遗鄙贱,言访芻蕘,纵欲上陈,无裨圣造。”4.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唐刘禹锡《为杜相公让同平章事表》:“輒思事理,冀尽芻蕘。”《西湖佳话·葛岭仙迹》:“葛洪因辞谢道:‘芻蕘上献,不过备大人之一採。’”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东邻墓》:“郎若听妾芻蕘,準於闈后获一县令。”郭沫若《赞天地之化育》:“兹际协会成立一周年纪念,谨以一个未成器的医科学生的资格,献刍荛如上。”★◎刍荛chúráo[grassorfirewoodcollector]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刍荛之微,先民询之。——刘开《问说》★割草砍柴。《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割草砍柴的人。《淮南子.主术》:「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谦称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若赐观刍荛,请给以纸笔。」

1、金雷渊《会善寺怪松》诗:“刍荛急薪?,坚悍空?瞪。

2、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刍荛之议,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

3、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引伸为草野鄙陋的人。

4、如果刍荛可采,伏乞皇上睿鉴,敕部议覆。

5、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既显岩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6、因此文势至此,突起波澜,唱出了“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的宏伟抱负。

7、刍荛之言,犹不忘于咨访。

8、【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9、傥刍荛可采,伏乞俯从,幸甚幸甚。

10、字谜的认错字形(或者并不以为错)可说是古已有之了,连力贬字谜的张起南在《仿孔北海四言离合体,隐闽张起南味鲈六字》的这首诗中,以“趋步阙廷,刍荛莫效,屺岵悲歌,空山寄傲。

11、只是略有几句刍荛之言,敢冒昧陈于统制之前。

12、《献荥阳公》诗:“瓦砾难追琢,刍荛分弃损

13、成淹说:“过去文王询于刍荛,晋文接纳赶车人的话,为臣虽然卑贱,但也敢与匹夫相比

14、自非采纳群谋,询于刍荛,虚己受人,恒若不足,则功名不成,勋绩莫著。

15、是作系根据陈湘舟所述嘉庆年歌楼旧事及安次香亲身经历的“春明门内故事”,加上作者的所见所闻,“凡有关梨园掌故者,刍荛葑菲,杂采入”。

16、《周礼?太宰》淫刍荛者。

17、伏度朝廷自有宏谟,但刍荛所见,冀申萤爝。

18、昔文王询于刍荛,晋文听舆人之诵,臣虽卑贱,敢同匹夫。

19、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殿下圣世宽明,思言若渴,故人尽刍荛,有犯无隐。

20、清张廷玉《杂兴》诗:“大智询刍荛,殊勋谢舆服。

21、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于刍荛。

22、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23、先民有言,询于刍荛(18)。

24、刍荛之言,是否可采,惟高明详裁之。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25、淹曰:“昔文王询于刍荛,晋文听舆人之诵,臣虽卑贱,敢同匹夫。

26、帝尝访浑元会问郡国计吏方俗之宜,浑奏曰:「陛下钦明圣哲,光于远近,明诏冲虚,询及刍荛,斯乃周文畴咨之求,仲尼不耻下问也。

27、《花月痕》第四六回:“伏维圣鉴,俯纳刍荛,特伸乾断。

28、别署史馨、阿炳、刍荛庐主人

29、《至言》:“学问至於刍荛者,求善无餍也。

30、询: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

31、然则刍荛之说,更有可观;愚臣千虑,或一可采。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32、【解释】:〖释义〗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33、《聊斋志异?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赖兹刍荛。

34、对于一个信奉“神”的人来说,约瑟绝对是在毫无廉耻和肆无忌惮地工作。《《意林》卷六引三国魏锺会《刍荛论》》:“?玉弃於粪土,铅锡列於和肆。

35、一旦高车驷马驱驰,刍荛脱迹,於子岂有不知。

36、刍荛之见(35),皆先生所已知,不揣固陋,渎陈左右,且以当面质也。

37、隋纪下?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

38、试题为《人文化天下赋》和《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复试为《曲直不相入赋》和《良工献问赋》、《询于刍荛诗》和《品物咸熙诗》。

39、《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既显?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40、恩终年81岁,著有《刍荛集》。

41、宋苏舜钦《投匦疏》:“尚欲亲问刍荛,广采髦哲。

42、【解释】: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image.png

43、亦常以刍荛之言作为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词,以刍荛之辞作为自己诗文的谦称。

44、“愿端耳目之好,采刍荛之言”,“惟陛下深思力行之”。

45、』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46、殿下圣性宽明,思言若渴,故人尽刍荛,有犯无隐。

47、】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48、故询于刍荛,著之周什,舆人献箴,流于夏典。

image.png

49、《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昔之哲王,莫不博采下情,勤求箴谏,建设旌鼓,询纳刍荛。

50、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於刍荛。

51、李百药传》:“正色直言,虚心受纳,不简鄙讷,无弃刍荛,帝尧之求谏也。

52、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53、奉诏书将营酆明观,市道刍荛咸以非之,曰一观之功可以平凉州矣。

54、刍荛之言,是否可采,惟高明详裁之。

55、樵曰:“昔日朱买臣未遇富贵时,携书挟卷行读之,一且高车驷马驱驰,刍荛脱迹,于子岂有不知?

56、今因去燕,聊寄刍荛。

57、云涂??刍荛收,??狞笑?鹤愁。

58、宋吕陶《答王仲高》诗:“琴瑟方调节,刍荛愿采询。

59、诗中借与薛据和郭微的酬唱之机,叙述和披露了自己大半生的坎坷遭遇,“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的高尚理想节操,并表现了自己推崇“建安”诗风的创作趣尚,尽情抒发了一腔郁勃不平之情。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