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屈聱牙

爱造句 3年前 (2022-01-30) 经典造句 273 0

佶屈聱牙:jíqūáoyá 基本解释:也作“诘屈聱牙”。语出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形容文辞曲折,深奥难懂,读起来拗口不顺。●详细解释:也作“诘屈聱牙”。语出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形容文辞曲折,深奥难懂,读起来拗口不顺。★佶屈,曲折不顺。聱牙,拗口。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读起来不顺口。【造句】这篇文章佶屈聱牙,读起来非常吃力。★佶屈,曲折不顺。聱牙,拗口。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读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1、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2、这篇文章钩章棘句,佶屈聱牙,使人无法阅读

3、韩愈谓之“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

4、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讲究文从字顺,如果佶屈聱牙,没人看得懂,便失了作文的意义。

5、在歌德的作品中,所谓“其人”在哪里?是在他那婉转悦耳的抒情诗里,还是在他那佶屈聱牙的散文里?

6、如果译成: “我借着光线打我小床旁边窄窄的窗户射进来的正在下沉的半个月亮的光穿上了衣服”意思不错,但读起来佶屈聱牙,就只能算个半成品。

7、至于“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词语,既富于独创性,又贴切凝练,今天都已成为

8、他让夏周把一套佶屈聱牙的无名口诀背的滚瓜烂熟,一直到午夜过后才让夏周上楼去睡觉。

9、如果译成:“我借着光线打我小床旁边窄窄的窗户射进来的正在下沉的半个月亮的光穿上了衣服”意思不错,但读起来佶屈聱牙,就只能算个半成品。

10、有些作品的语言是创新了,却或晦涩难懂,或佶屈聱牙,不堪卒读。

11、该直译的要直译,这样才能忠实传达原语的思想,反映原语的表达方式甚至作品的风格,做到形神兼备,否则译品就会失去原作的精髓;相反,如果该使用意译而采用直译的话,这就是所谓的“硬译”或“死译”,译文必定会佶屈聱牙,文理不通,读者不知所云。

12、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13、山海经佶屈聱牙,以为怪谈,搜神记牛鬼蛇神,皆为笑柄

14、佶屈聱牙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15、佶屈聱牙的古书对青年人实在不易理解。

16、其实,韩愈此诗可贵之处,正在于“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李商隐《韩碑》),这类经他“点窜”、“涂改”过的诗句,既不失古雅之味,又带有若干唐代的气息,再辅以大量文从字顺的诗句之后,古雅而“佶屈聱牙”之句,已不再是阅读上的“拦路虎”,而成为诗人独特风格的体现。

17、尖酸刻薄,烦躁不安,佶屈聱牙,是诡辩家们的宿敌,时刻准备着戴上西勒诺斯的面罩提出严肃的诘问。

18、试想,佶屈聱牙,殷盘周诰式的“天书”,怎能使普通读者展卷披阅,爱不释手

19、西人语言,佶屈聱牙,急读为一音,缓读为二三音;且齐人译之为齐音,楚人译之为楚音。

20、如他说“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21、〖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22、至于“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词语,既富于独创性,又贴切凝练,今天都已成为常用成语。

23、一百零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讲究文从字顺,如果佶屈聱牙,没人看得懂,便失了作文的意义。

24、余试阅之,文史各本多陈词滥调,无非忠孝仁义;而西学各本,太半译自西洋,佶屈聱牙,难明其意。

25、不过这本书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文体非常佶屈聱牙。

26、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

27、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28、这篇文章钩章棘句,佶屈聱牙,使人无法阅读。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