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例:duànl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断案的准则。《晋书·杜预传》:“与车骑将军贾充等定律令,既成,预为之注解,乃奏之曰:‘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故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2.某种决定适用的范围。《南史·宋纪上·武帝》:“时人居未一,帝上表定制,於是依界土断,惟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
1、三纲是诏制、条格和断例,一目是别类。
2、迄宋、元两代,法律的制订出现了有悖于古的现象,即宋《刑统》的律敕并行和执行中的“以敕破律”;元代的《大元通制》则似乎无法判定其为专门法典,却象是诸如“断例”、“条格”、“诏制”、“令”等各种司法案例、行政法令的混合体。
3、其中包括诏制150条、条格1700条、断例1059条。
4、《元典章?户部五?典卖》:“近年以来,各处田土增价,刁哗之徒往往攀指省部前后断例,兴讼告争纷纭。
5、《元典章?户部六?买卖变会断例》:“缘亡宋蛮会,先钦奉圣旨禁体行使,经今四十?年,官司未曾立法拘收除毁。
6、其中包括诏制150条,条格1700条,断例1059条。
7、书成,为制诏百有五十条,格千有七百,断例千五十有九。
8、其中断例717条,条格1151条,诏制94条,令类577条。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