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三王

爱造句 3年前 (2022-03-03) 词语造句 103 0

二帝三王:èr dì sān w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 唐尧 、 虞舜 、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或 周武王 )。《文选·扬雄<羽猎赋>》:“昔在二帝三王,宫馆臺榭……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尧 、 舜 、 夏 、 殷 、 周 也。”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所奏於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 胡适 《费氏父子的学说》:“二帝三王皆以事业为道德,典謨训誥记録彰明。”★二帝指帝尧、帝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禹、汤、文、武王。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作。」

1、丞相以其书闻,帝嘉叹之,而不允其辞,好文言:“欲求二帝三王之道,必由于孔氏,其书则《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马愉等日日轮流

2、使当时有以二帝三王之学告之,知其必敬信,功烈不止此。

3、二帝三王的统治他们的变化固然很大,他们的方法自然不一样,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4、二帝三王”历史系统流传之后,到战国后期增益成“五帝三王”的历史系统。

5、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6、还说;“二帝三王之道,尽在于此,以寄托我之志向。

7、殿试策万言,略谓二帝三王治本于道,道本于心,讲学为明心之要,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又言以天下为一家,则满汉皆一家也。

8、它犀利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钳塞天下游士之术:“自非二帝三王之醇备,国家不能无私举动,无阴谋。

9、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10、这里所说,太宗在正心修身,齐家明伦方面,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主要是指太宗与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争。

11、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二帝三王?圣人之道於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於今泯泯也。

12、中,一开头就说:“臣闻二帝三王,心周无穷,志利虑天下而己不与焉,故能求贤如不及,当是时,公卿大夫体君心,孜孜尽下,以进贤为先务。

13、故学士多老死,新者不见全经,不能尽知先王之事,各以所见为守,分离乖隔,不合不公,二帝三王群圣人之道,于是大坏。

14、由是直接二帝三王之心法,目足措斯世於唐、虞、三代之盛,又何吏治之不清,民生之不遂哉?

15、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16、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image.png

17、的戈直说:“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臣对:恭惟皇帝陛下,处常之久,当泰之交,以二帝三王之道会诸心,将三纪于此矣。

18、以为昔在二帝三王,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

19、又谓:“二帝三王,去今甚远,言语不同,名物各别;且易竹而纸,易篆而隶,递相传写,岂能一一得其真?

20、天乃以二帝三王相传之天下,授之塞外

21、①儒、墨推崇尧、舜、禹的“二帝三王”历史系统,盛称尧、舜。

22、刘备教禅以《汉书》,而权亦令张昭以《汉书》授其子登,世以权、备之智不足以知二帝三王,故其所以贻谋者,止于如此

23、谓西北乃二帝三王之旧都。

24、每上奏一篇,仁宗皇帝必称善说:“二帝三王治国安邦之道,不是爱卿,谁能讲述得这样深透。

25、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昔在二帝三王……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image.png

26、试以六艺征之,周易为伏牺至文王之史,尚书为尧舜至秦穆之史,诗为汤武至陈灵之史,春秋为东周至鲁哀之史,礼乐为统贯二帝三王之史。

27、尝以《经说》寄苏轼,谓:“二帝三王之臣皆志于道,惟其自得之难,故守之至坚。

28、到最后,直落得个“大命遂倾”,只有将“二帝三王相传”之大好河山,拱手让于“不文”之民。

29、臣愿皇上视朝之暇,时近儒臣,听政之余,益被经史,日讲求二帝三王之学,求其独体而慎之,则中和位育,庶几不远于此而得之。

30、二帝三王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

31、对于孔子,他认为:“惟仲尼以天纵之圣,故总诗、书、礼、乐而会于一手,然后能同天下之文,贯二帝三王而通为一家,然后能极古今之变。

32、书成,每奏一篇,帝必称善,曰:“二帝三王之道,非卿莫闻也。

33、李好文说:“要想求得古代圣贤的二帝三王之道,必须由孔子的儒学入门,这些书有《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

34、《春秋》参用二帝三王之法,以夏为本,不全守周典,理必然矣。

35、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于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36、使之耗其日力,则无瑕以读二帝三王之书,又不读史而不知古今矣。

37、应诏,上圣学疏千言,其略云:“皇上得二帝三王之统,则当以二帝三王之学为学。

38、故儒家出于政治目的编排的二帝三王系统,与古史记载自不相同。

39、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这样的吗?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