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

爱造句 3年前 (2022-03-07) 词语造句 133 0

承泣:chéngq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穴位名。在目下七分目胞陷中,上承瞳子之处。见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三。2.马目下的旋毛。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马﹞目欲长大,旋毛在目下,名曰‘承泣’。”

1、针刺:列缺、尺泽、合谷、曲池、攒竹、丝竹空、太阳、承泣、四白等穴。

2、即承泣,出《针灸甲乙经》。

3、【取法】正坐位,在承泣直下3分,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

4、动作:两眼微闭,两手中指指腹压住承泣、四白,同时分别向里晃动,呼气;晃回吸气。

5、以双手中指指端有节奏的敲双承泣,重复16次。

6、⑤起于对侧承泣穴→迎香→人中→迎香→颧?→下关→翳风穴→止风池穴。

7、头面部禁刺穴位:中医古籍中记载头面部承泣穴、总会穴、脑户穴、神庭穴、玉枕穴禁用针刺。

image.png

8、最管用,也最容易掌握,它们分别是:睛明穴、承泣穴、瞳子胶穴、攒竹穴、鱼腰穴。

9、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

10、承泣(足阳明、阳跷)、地仓(足阳明)。

11、睛明、上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新明、风池、百会、内关等,以疏通经络,恢复泪腺功能。

12、以双手中指指端罗纹面分置于双承泣处,按下时吸气,呼气时还原。

13、〖刺灸法〗承泣穴直刺进针达12。

14、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

image.png

15、右)穴,下眼中央下方的承泣穴和四白穴。

16、由眼下眼头处)刮至四白穴至承泣至太阳穴。

17、可选取睛明、承泣、四白、球后、鱼腰、攒竹、瞳子鼹等穴。3、以双手中指指端罗纹面揉双承泣,按顺、逆时针方向各8次。

18、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19、③起于对侧迎香穴→人中→迎香→承泣→瞳子?→太阳→至头维。

20、针灸穴取承泣、球后、阳白配太阳、攒竹,手法反复轻刺激后留针25分钟,每日1次。

21、针灸可取风池、承泣、合谷穴,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22、头面部禁刺穴位:中医古籍中记载头面部承泣穴、总会穴、脑户穴、神庭穴、玉枕穴禁

23、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

24、然后在正光1和正光2穴区0.5~1.2厘米范围内均匀叩打20~50下;睛明、承泣穴,每穴叩打5分钟左右。

25、承泣(胃):主治:夜盲、口眼歪斜、红肿、泪泣症。

26、该穴适当泪滴承受之处,故名为承泣,俗称泪窝,与任脉承浆穴的命名意义相同。

27、正光1、正光2;2、睛明、承泣。

28、①起始于鼻旁(会迎香),②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③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巨?),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④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29、取穴:适当承泣穴下3分,于颧骨孔处取之。

30、中极之下”其穴始于会阴,沿腹部正中上行,“上颐”至承浆,于面部承泣穴处“入目”。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子{1}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攒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

31、承泣穴对于舒缓眼睛红肿、迎风流泪也同样有效,同时还能控制眼袋

32、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然后下行至足二趾的厉兑。

33、第一组,主穴:球后、睛明、健明、承泣等;配穴:太阳、四白、翳明、风池等。

34、主穴:天牖、风池、瞳子?、攒竹、睛明、臂?、四白、承泣。

35、(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

36、又交会于督脉的龈交,足阳明的承泣。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