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bā qí 基本解释:[the “Eight Banner”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详细解释:1. 清 代满族户口以军籍编制,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正白、正黄、镶黄为上三旗(亦称内府三旗),隶属亲军,其余五旗为下五旗。 清 初将归附之蒙古、汉人,又编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军籍为世袭。参阅《清文献通考·兵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八旗之制》。2. 对 清 军和满族的称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率八旗劲旅抵 燕 ,围之匝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誓屠八旗,以安九有。” 萧红 《小城三月》:“她们是八旗人,也就是满人。”★◎ 八旗 bāqí[the “Eight Banner”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满清时户口的编制,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来区别,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三类。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行军或行猎,则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余为右翼。」
1、“后面外围牛马圈,设毳帐,以应八旗随从官、禁卫、一门祗应人等,另庖室食次。
2、太平军北伐给八旗和绿营以重创,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八旗和绿营与英法联军作战,战斗力基本丧失,已经无法完成镇压太平天国的任务。
3、後为八旗禁卫军兵制,上三旗守卫紫禁城,下五旗守卫各王公府邸,雍正时定为禁卫军。
4、寻与侍郎兼顺天府尹蒋赐?勘八旗在官荒地,请招佃承垦,八年后起租;沮洳庳下之区,并为开沟泄水;下部议行。
5、与满洲八旗、汉军八旗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
6、此外,此次战役证明,火器已经逐渐成为战争中的主要武器,连一贯游牧骑射的厄鲁特蒙古军队,都已经以火枪为主要武器,清军能够击破驼城,也主要靠此前传教士南怀仁等人监造的西式火炮(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红衣大炮”)发挥了威力,康熙帝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于第二年,在北京建立了八旗火器营。
7、八旗成员统称为“旗人”’“八旗子弟”即旗人子弟。
9、清初,曾在山顶设置信炮台,由八旗军驻守,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一旦有警,便可立即发出信号。
10、而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共管八旗事务”并实际掌权。
11、本文运用八旗谱牒资料,对萨满教与祭祀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12、满汉八旗世家(即除四大家族外之世家族人。
13、在该楼东南侧,清代时曾建有八旗子弟学校,今已无存。
14、兵糈出纳,参票畜税,并察给八旗官养廉,长芦等处盐课。历届会长有:傅其春、苏志谦、邱露爵、黄里昂、唐官养等。
15、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之后?又置议政大臣五人?理事大臣十人?与诸贝勒每五日朝集一次?协议国政。
16、其实“计口授田”才是八旗精兵征服关内的物质基础。
17、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京旗练兵处咨送八旗学生三十七名,附学。
18、制定汉军八旗,鲍承先隶正红旗。
20、阅八旗甲兵於晾鹰台。
22、另外,碑中《皇都篇》“阅今千年峨天阊”句的“年”字,《旧下旧闻考》误录为“载”字;“八旗居处按界疆”句的“按”字,《日下旧闻考》误录为“安”字。
23、笔下,贾宝玉这个八旗子弟也曾有过“穿一件茄紫色,哆罗呢狐狸皮袄,罩一件海龙小鹰膀褂子……”的时候,以此标榜当时的潮流。
24、又上骑竹马的8人,周旋驰逐,像八旗兵。
25、“汉族人很少涉足,多是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亦厕身其间(茶馆),并提鸟笼,杂坐闲谈。
26、另据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等奏报:“臣帅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侦得逆贼张献忠,列营西充县境,随令护军统领鳌拜等,分领八旗护军先发。
27、多尔衮摄政,强化自将的正白旗,成为满洲八旗的精锐之师。
28、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
29、首崇满洲,优待八旗”的民族政策使满族人几乎囊括了晚清将军的所有职位;以湘、淮军为主的勇营军制的崛起使汉人在晚清提督、总兵和团练将领任职中占绝大多数,从全国区域分布来看,又以湖南和安徽两省人数居多;甲午战争失败后,适应时势的变化,清政府创立了新军军制,这一军制改革赋予军事将领新的要求,军事军校学生和军事留学生取代了传统军事将领的地位。
30、然而,不幸得很,乾隆皇帝在有鉴于历代兴替的教训,为八旗子弟留下谆谆告诫的碑石不到180年,腐朽骄纵的八旗子弟,不但成为断送一个王朝的顽症,更加速了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灾难的过程。
31、晚清八旗子弟的不务正业,寻花问柳,表明清朝已经走向下坡路了。
32、自嘉庆四年(1799年),清政府始准予各省驻防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翻译科,激起了驻防旗营子弟的学习“国语”的兴趣,早期刊行的《清文汇书》、《清文补汇》二书成了旗营八旗子弟学习满汉文翻译重要的参考书,而这些旧本刊行日久,在驻防旗营早已不多见了,更为可惜的是其版片字迹已模糊不清,即使重印也难以利用。
33、金台夕照”一景,一说是位于朝外关东店南的苗家地,在清代这里是清八旗兵镶白旗部的练兵场,建国后这里为工厂(3501厂)。
34、始建于1904年,学校历史悠久,当时称为“八旗子弟”小学。
38、雍正间,八旗佐领等有以印子钱?所部旗丁者,世宗谕禁革。
39、美国学者近年来对满族史与八旗制度史的研究简述
40、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41、但是清皇宫侍卫、京师八旗劲旅中的精锐前锋营、护军营、中军营、火器营中只能是满蒙八旗,而严禁汉军旗人进入。
42、夫人所言甚是!薛先生创八旗,南征北战,无一不胜,功盖天地,当领摄政王。
43、有此八旗子弟,满城焉得不颓?
44、在晾鹰台大阅八旗劲旅。
45、清外火器营建于乾隆35年(1770年),有各种营房、官房1700多间,建成后命本营八旗满洲弁兵移驻,俾群聚环居,便于演习。
46、在这一过程中,八旗制度曾为国家的同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立下了汉马功劳,其曾经顺应时代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面应该给予肯定。
47、辽西走廊是平地,八旗骑兵有优势,可以乘机歼灭明军。
48、写到这儿,《哀“八旗子弟”》这篇杂文,是可以结束了。
49、满族八旗与汉军八旗朝夕相处,满汉之间早已相互影响。
50、据说当时的八旗子弟招摇过市,骑马抖威风,就常穿这种“鹰膀”褂子。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