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调

爱造句 3年前 (2022-03-16) 经典造句 215 0

宫调:gōng diào 基本解释:[modes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 古代乐曲曲调的总称。中国古乐曲的调式,唐代规定二十八调,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调。最低的一根弦(宫弦)上的调式叫宫,其余的叫调●详细解释:戏曲音乐名词。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统称“宫调”。以七声配十二律,理论上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称八十四宫调。但实际音乐中并不全用。如 隋 唐 燕乐系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得二十八宫调; 南宋 词曲音乐只用七宫十一调; 元 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 明 清 以来,南曲只有五宫八调,通称十三调,而最常用者不过五宫四调,通称九宫。在一般人的话中,宫调亦常指乐曲。《水浒传》第二九回:“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 蒋门神 初来 孟州 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説唱诸般宫调的顶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予虽稍諳宫调,恐不谐於歌者之口。” 王季思 等注:“宫调--指乐曲的音调,向来以它的异同为声调高低的标準。”★◎ 宫调 gōngdiào[modes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 古代乐曲曲调的总称。中国古乐曲的调式,唐代规定二十八调,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调。最低的一根弦(宫弦)上的调式叫宫,其余的叫调★旧乐曲调子的总称。唐、宋人燕乐及词,金、元人曲子,都有一定的宫调,所以都注明调名。小说中指曲子而言。

1、【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宝兽沉烟袅碧丝,半折的梨花繁杏枝。

2、从《西厢记诸宫调》可以看到,中原汉族婚姻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3、一九八?年,简明仁事业安定下来,想花更多时间陪一陪母亲,决定接母亲来台北一起住。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和尚,休要狂獐等待着……略等我仁事,与贤家一万刀。

4、《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脑后无眼怎遮迭?

5、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著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长安道。

6、大致形成于北宋神宗年间,但也有说法认为是北宋熙丰元佑间泽州人孔三传所创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记崇宁、大观以来“京瓦伎艺”有“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

7、《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知远听,惊然,亲出马叫强人。

8、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一刻儿没巴避抵一夏。

9、如或问宫调之说,举此答之足矣。

10、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在上都里贪欢趣,镇日家耽酒迷花。

11、一壁厢肉案、砧头、操刀的家生;一壁厢蒸作馒头烧柴的厨灶;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缸里面各有大半缸酒;正中间装列着柜身子;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唱说诸般宫调的顶老。

12、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收拾琴剑背书囊。

13、以笛定调,分尺调及正宫调两种。

14、生律序列超过十二数的律制,凡变律与正律音高相近,在乐学的应用中处理宫调关系时可以互相代替使用者,称为同一“律位”。

15、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16、出处:《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三娘起对诸亲,奴有愿,问天买卦。

17、最后作出总结,指出《刘知远诸宫调》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

18、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绝早侵晨,早与他忙梳裹,不寻思虚脾真?。

19、院本杂剧、诸宫调和俗谣俚曲尤以崭新面貌和杰出成就出现在文学史上,对于北曲的形成和走向产生了影响

20、鼓子词到诸宫调,又经历了文体上的嬗递。

21、《诸宫调风月紫云亭》来看,宋末元初还有“冲州撞府”、四处流动“作场”演出的诸宫调班子在活动。

22、定弦时比照笛子的正宫调定音而略降低。

23、出处:《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觑俺咱似儿戏,使着后,道东说西畅憋气。

24、元代芝庵《唱论》中对十七宫调的风格含义做了概括,明王骥德(1573?

25、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个旖旎风流济楚,不比其余。

26、《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曲儿甜,腔儿雅,裁剪就雪月风花,唱一本倚翠期话

27、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的一搦。

28、燕乐二十八调的宫调系统理论观念?一方面继承了中原汉族从相和歌?吴声?西曲到清商乐中的传统宫调观念?另一方面吸收了西域传入的?主要是龟兹乐调观念。

29、正调”以{正宫调}为主!

30、工正调亦作正宫调。

31、带过曲:即将属同一宫调、旋律上可以衔接的二支或三支小令合为一曲。

32、《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弟兄七岁不同席,今日特然对兄白,岂不以是非为戒?

33、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西风送,戍楼寒重,初品《梅花弄》。

34、《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莺莺感此,?不定粉泪涟涟,吞声窨气埋冤。

35、从六个方面看诸宫调对北曲形成的影响

36、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你试寻思,早晚时分,迤逗得莺莺去,推探张生病

37、无奈之下贴出皇榜,招募民间贤妇,进宫调教医治皇子。

38、是采用的D、A定音,用52弦奏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G”,在民间音乐中,52弦的按音手法称作“正宫调”。

39、《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

40、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五:“予尝闻琵琶中作《?弦》、《薄媚》者,乃云是玉宸宫调也。

41、失宫调牌名:从全曲的句式和韵律看,应是双调的落梅风。

42、旋律一般为高调式和宫调式,其歌词多为赞美生活,祈祷幸福等内容。

43、著摹印篆印谱、山渔刻印稿、宫调谱。

44、形神兼备:形就是外表,包括面相,手相,骨相,痣相。神就是气质,气场,精神面貌。表形易断,神气难测。一个人的行走坐卧,处处透露着吉凶。易之114院本杂剧、诸宫调和俗谣俚曲尤以崭新面貌和杰出成就出现在文学史上,对于北曲的形成和走向产生了影响。

45、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板钢斧劈?刀砍,一地里热闹和铎。

46、《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

47、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更夜出庭,月色如昼。

48、《乐书》:“唐自天启末,剑器入浑脱,为犯声之始”,“剑器宫调,浑脱角调,以臣犯君,故有犯声。

49、在本文我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分析王实甫的《西厢记》与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区别,并进一步阐明王实甫的色艺术风格和他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50、海州宫调牌子曲玩友。

image.png

51、诸宫调、宋词、鼓子词、唱赚、转踏等等,对北曲的形成都有重大影响。

52、宁元年间“泽州有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

53、《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秀才家那?不风魔;大抵这?酸丁忒劣角,风魔中占得?招讨。

54、《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旖旎风流济楚,不比其馀。

55、本书的记谱,是用借调形式记写,它将小工调(D调)、正宫调(G调)、尺字调(C调)、乙字调(A调)等4个调,一律用小工调记写。

56、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

57、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五十二弦奏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G”,在民间音乐中,五十二弦的按音手法称作“正宫调”。

58、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59、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的一搦。

60、总统正调动一切力量支持那项法案。(44)工正调亦作正宫调。

61、音律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62、川调又分正宫调、宁乡正调及神调等曲调系列,种类繁多,特色各异,适合表现剧中各类人物。

63、二是弄清了燕乐是不同于中国古乐的别一系统,故用传统之宫调理论来加以描述会造成混乱;

64、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今蒙文调,将赴省闱。

65、相当于浊新钟均的角音,浊兽钟均的商音,浊穆钟均的宫音。旋律基础为五声音阶,间或清角音出现,有徵调式和宫调式。

66、其实,万树在《词律》卷端《发凡》中已明白说了:“宫调失传,作者依腔填句,不必另收湘月。

67、虽然王实甫的《西厢记》比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产生比较晚,但它的成就却更为突出

68、宋代山西泽州人孔三传创造了诸宫调说唱,民间又有宋杂剧,才有了杂剧鼓。

69、《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沙佗村入舍》:“行路阙少盘费,途陌受饥?。

70、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三:“《甘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慢,有令,而‘中吕宫’有《象八声甘州》,他宫调不见也。

71、《宫调辩岐(白石道人歌曲旁谱今译及考证)》,笔名梁溪钱万选,1943年《同声月刊》第二卷第九号。

72、这套宫调系统就是燕乐二十八调?包括调的名称?调与律的对应关系?调与调之间的同调式?同调域?同主音3种关系的系统化认识。若夫四声二十八调,或为鬲指之声,或为三犯、四犯之曲,以至按律谐声,所以被诸管弦者,在宋张炎已云“旧谱零落姑置勿论”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