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尽:zhú jì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烛已点完。多表示到了深夜。《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 汉 郑玄 注:“跋,本也,烛尽则去之,嫌若烬多有厌倦。” 南朝 梁 徐君蒨 《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新唐书·令狐綯传》:“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 柴 益喜,烛尽见跋,遂止宿焉。”
1、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2、南朝梁徐君?《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3、传说有一天,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至深夜,当烛尽灯灭之后,仍不肯就寝,就是暗室中背诵经书。
4、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6、重申上启,远近福主、各部大神、在坛文武一切神祗,今日傩已周圆,烛尽灯残,肴冷酒淡,简亵殊深,莫为怪责。此外据《北齐书?杜弼传》载,他还和杜弼争论轮回问题,主张“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
7、令狐冲出传》“?为翰林院承旨,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莲花烛送还院。
8、清心如玉,玉碎情谁来沃;芳华如烛,烛尽光谁来续?
9、取典于《新唐书?令狐?传》“?为翰林院承旨,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莲花烛送还院。
10、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11、东汉人桓谭与刘伯师入夜对灯而坐,交谈中,眼看灯将要灭熄时,伯师说:“灯烛尽,当益其脂,易其烛。
12、其洞深不可测,旧传有道士负烛一箧燃入洞中,行数日烛尽,遂燃指继之,闻橹声而返,疑与东海相通。
13、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14、烛尽三条,心肝呕出。
15、示例:三条烛尽钟初动,~鼎未开,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16、上联典指战国?颜叔子,夜纳无家可归之女,使执烛,烛尽而达旦,不二其志。
17、方之于烛,烛尽则火不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存矣。
18、酒中喜桃子,棕里觅杨梅;帘风开入帐,烛尽炭成灰。
19、银烛尽、画帘低垂。
20、又【令狐?传】?为翰林学士,夜对禁中烛尽,以金莲花炬送归院。
21、春秋时,鲁国人颜叔子,尝独处一室,夜大雨,邻舍屋崩,有女子趋投之,叔子执烛于手,烛尽,焚燎以继至明。
22、烛火的灰烬落下,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23、不料烛尽之时,诺恩纳格斯塔也倒在地上死了。
24、春梦无凭犹懒起,银烛尽、画帘低垂。
25、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北史?卷五十五?杜弼传)的无神论观点,在当时是颇具胆识的。
26、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27、银消风烛尽,珠灭夜轮虚。
28、《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汉郑玄注:“跋,本也,烛尽则去之,嫌若烬多有厌倦。
29、〖出处〗《北史?杜弼传》:“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
30、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柴益喜,烛尽见跋,遂止宿焉。
31、唐韦承贻《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南隅》:“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
32、忽然一阵怪风,将堂烛尽灭,左右取火未至。
33、译文: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传有两僧,手捧一筛蜡烛进去,后来烛尽尚未见底,可见洞之深。
34、重申上启,远近福主、各部大神、在坛文武一切神祗,今日傩已周圆,烛尽灯残,肴冷酒淡,简亵殊深,莫为怪责。
35、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36、山有洞户,有入探者,烛尽而返,上闻风涛舟橹声,疑在太湖下也。
37、烛尽邻船初罢酒,更稀戍卒懒登楼。
38、坐高堂一般都在龙凤喜烛尽方散。
39、如果烛尽香残或杯盘破损,出生年月又有些抵触,这起婚事就要告吹。
40、先生披衣徐起曰:“正欲读书,苦烛尽。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