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沙量:hánshāliáng 基本解释:指河流每一立方米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单位是千克/米3。●详细解释:指河流每一立方米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单位是千克/米3。★水流中单位面积所含泥沙的重量。以每立方公尺含有若干公斤或克的泥沙来计算。
1、1 0月库区以上连降暴雨,黄渭并涨,含沙量很大。
4、摘要以2004年大同市御河干渠两场洪水为研究对象,对其流量、含沙量、养分(包括有机质,氮,磷,钾)做了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洪水中下层泥沙中的养分含量远大于上清液中的养分含量;洪水中整体养分含量随着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养分含量和含沙量呈近似线性关系。
5、从异重流试验看,在正常运用下,水库产生泥沙异重流的机率较大,能否运动到坝前排出库外,还要看异重流潜入点位置、入库流量、洪峰历时、入库含沙量、水库闸门运用等因素,需要做好异重流预报监测工作。
6、采用光源调制技术,结合特殊的光路设计,将含沙量转换为现代实验技术易于处理的电信号。
7、摘要以悬移质泥沙为试验用沙,以水体中常见的营养物质磷为模拟污染物,通过试验研究了含磷污染物水相初始浓度对磷平衡吸附量的影响和含沙量对含磷污染物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8、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
9、分析了空蚀与磨蚀的不同物理特征;探讨了沙粒磨蚀机理,提出了影响磨蚀vi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一的因素;研究了掺气抗磨的可能性:建立了混凝土材料壁面磨蚀率的计算公式;说明含沙水流对固壁材料的磨蚀率随掺气浓度、材料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水流流速、含沙量的提高而增大;利用掺气可有效地降低过流表面的泥沙磨蚀率。分析结果表明: 20世纪60年代下荆江裁弯后,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分流分沙减少,下荆江径流量和输沙量相应增加,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 80年代中期以后,长江中游干流及洞庭湖出口的年输沙量呈减少趋势,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河床由淤积转为趋向冲淤平衡;三峡工程初期蓄水运
11、本文主要从分析计算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特点,探讨渠首防沙的作用,分析灌区泥沙淤积分布特性与泥沙处理利用的关系,分析计算引水引沙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影响及入渠泥沙的处理利用等问题。
12、在上游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19501985年长江输沙量、含沙量约每12年以4%的速率缓慢增长,19921997年大量减少。
13、我国许多河流的含沙量较大,如著名的黄河干流年均含沙量达37 . 9m ~ 3 / s ,黄河三门峡的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t ,这些地区使用的泵、水轮机等许多流体机械都在夹沙水流的作用下,受到了沙粒磨损与空化剥蚀的联合破坏,这种破坏直接危害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对含沙水流条件下空化剥蚀与泥沙磨损联合作用进行研究有着很大的工程实际意义。
14、黄河之所以得名与其含沙量的多少是有密切联系的。
15、在上游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 1950 1985年长江输沙量、含沙量约每12年以4 %的速率缓慢增长, 1992 1997年大量减少。
16、在沿岸漂沙的海岸建港时,除应建防波堤外,还建筑丁坝或岛堤,遏止上游来沙;在淤泥质海岸建港时,防波堤应伸展到含沙量较小的海域,且可在航道上挖出一些深坑以聚沙;在?湖口门建港时,宜建筑导堤;海峡内建港时,宜排除口门及两侧的障碍物,使潮流畅通。
17、摘要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
18、使劲推大车的后部,不然在这个陡坡上会下滑的。确定陡坡细沟侵蚀含沙量的解析方法
19、首先,系统分析了影响黄河水位的水沙因素,及仅用水沙因素有效研究水位的可行性,并按变量对应思想采集它们的相应数据;其次,由于相应水位过程数据中含极强的非线性关系,本论文经细致的理论分析,将基本的非线性分析方法、统计建模方法、随机分析理论、最小均方误差原则等等数学理论及方法有机揉合,提出了能有效实现这类数据高精度拟合的分层筛选法,并改进了统计学中多因子(三个以上)方差分析法;再次,将这一方法用于黄河中高及中低含沙类洪水相应水位过程的拟合,实现了这一典型非线性关系的高精度拟合,各年汛期上下游相应洪水位过程的拟合误差都较小;最后,明确黄河下游含沙量对水位的主要影响方式,即含沙量主要是与其它因素联合对水位作用;另外分析了要实现变动河床洪水位过程准确预报的困难所在及改进方向。
20、通过对流域侵蚀产沙输沙影响因素的分析,在预报流量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降雨含沙量过程的耦合模型,以保证供水水质。
21、摘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区特有的暴雨洪水产沙规律:暴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动力,暴雨、洪水、泥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峰高量大,暴涨暴落,对黄河中游大洪峰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侵蚀产沙强烈而粗泥沙集中,输沙能力强,洪水含沙量高,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地;河龙区间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频繁或连续的暴雨洪水对黄河输沙有重要影响;随着治理水平的提高,区域洪水有减小趋势,但泥沙量变化不明显,大部分支流的洪峰流量、洪水含水量反应不敏感,说明一般规模和水平的治理工程还不能有效控制区域大洪水特别是特大洪水的泥沙。
22、确定陡坡细沟侵蚀含沙量的解析方法
23、摘要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文摘:轴流式水轮机在含沙水流中运行时,常遭到泥沙磨损和磨蚀破坏。
24、本文根据漫滩水流的运动特点,将漫滩水流的复式断面分为主槽平衡区、滩槽交互区、滩地平衡区及边壁区等4个区,并给出了各区宽度的经验公式.根据滩槽交互区垂线流速分布的变化特点,提出了附加尾流函数的对数流速分布公式.在简化水流运动方程和泥沙扩散方程的基础上,对滩槽交互区内垂线平均流速及含沙量沿横向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反映滩槽水流动量交换强度的横向涡量粘性系数及横向扩散系数的表达式,得到了漫滩水流垂线平均流速及含沙量沿横向分布的解析解,并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接着又阐述了两相流的基本理论
25、复合流场模型的水位过程、流速过程,以及悬沙模型的含沙量过程则经过了洪、枯季及大、中、小潮的多个站点的实测过程验证。
26、文中利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液体粘性、含沙量及流速对电火花空泡溃灭过程的影响。
27、洮河含沙量较大,经千百年细砂冲击的河岸边缘,有大量的五彩卵石,陆离斑驳,千姿百态,构成各种图案。
28、泥沙测量是泥沙问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含沙量则是泥沙测量的必测参数。
29、建立了多相流压强脉动基本方程,阐述了水流脉动压强基本理论,分析了压强脉动机理;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水、气、沙三相流体的压强脉动特性,初步得到了高速含沙掺气水流脉动压强的幅值特性与频域特性;提出了脉动压强强度系数、脉动压强极差系数与含沙量、掺气浓度的关系。
30、当含沙量几乎饱和的"浑浊之风"在防护网前后卸下沙尘变成清风,在吹过崖区时便显出更强的风蚀作
31、分析表明,河流再造床过程在冲刷延展、河床粗化、含沙量及其特征、岸滩侵蚀以及河型变化等方面具有较典型的时空演替现象。
32、减少水库库容淤积损失,加大排沙量,会造成在发生洪水时期水库内含沙量加大,抽水时会有更多的泥沙过机,机组因泥沙而磨损。
33、研究结果表明,所介绍的研究方法可以合理地描述含沙量场特性以及计算进港航道回淤量。
34、测流条件下断面平均含沙量计算
35、当含沙量几乎饱和的"浑浊之风"在防护网前后卸下沙尘变成清风,在吹过崖区时便显出更强的风蚀作用。
36、千岛湖水色澄清晶莹,清澈见底,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007千克,能见度达9?11米,属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达饮用水标准。
37、本论文结合此实际课题,针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现有水文预报模型结构复杂、参数多、率定和修正较困难等缺点,对如何选择水文模型,提高预报精度进行了研究;另外,为保障供水安全,对入库含沙量过程进行了探讨。
38、区内水土流失少,溪水含沙量低,除汛期外,平时小于0.9kg/m3。
39、研究波浪和潮流作用下水体含沙量的垂线分布,是解析粉沙质海岸滩面泥沙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泥沙运移形态的重要基础。
40、在坝前局部模型试验中,方案二的出库含沙量平面上呈底孔大、电厂和取水口小的分布趋势,而初设方案运用则相反,说明方案二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41、并针对环形水槽的特殊工作方式,设计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接口,送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后处理及综合分析,实现了含沙量的在线实时量测。
42、青铜峡水库的实测资料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在水库不同断面横向冲淤变形、时段淤积量、沙峰期出库含沙量过程都具有较高的精度,能较好地运用于工程实际。
43、我国许多河流的含沙量较大,如著名的黄河干流年均含沙量达37.9m~3/s,黄河三门峡的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t,这些地区使用的泵、水轮机等许多流体机械都在夹沙水流的作用下,受到了沙粒磨损与空化剥蚀的联合破坏,这种破坏直接危害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对含沙水流条件下空化剥蚀与泥沙磨损联合作用进行研究有着很大的工程实际意义。
44、由于岷江含沙量大,使得映秀湾水电站拦河闸在多年运行中间室底板、上游铺盖和下游护坦磨损严重。
45、摘要介绍了测量模型次降雨侵蚀产沙量的烘干法和密度瓶法,并通过不同粒径组泥沙浑水含沙量的对比试验,验证了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