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宫:biàn gō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七音级,比“宫”低半音。《后汉书·律历志上》:“以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关于南北曲的不同,是南曲不用变宫变徵,即无工尺谱中‘乙’‘凡’二音。”参阅 宋 蔡元定 《律吕新书》。
1、爱可使茅屋变宫殿。
2、而我们也有4和7,分别叫作变徵、变宫,只不过使
3、在向板腔体过渡的曲牌唱腔中也有变宫清角出现的七声音阶。
5、宫、商、角、徵、羽为正,变宫、变徵为和,加倍而有十四焉。
6、■达旦明久颇章(永恒不变宫,新宫)。
7、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分别对应1,2,3,4,5,6,7。
8、彩腔为徵调式,大多是五声,偶尔旨直变宫音。
9、改变宫颈粘液粘稠度。
10、它们在传统乐学中的名称为:清角、变徵、清羽或闰、变宫。
11、又于角下加变征,羽下加变宫,乃成七声。
12、《变宫调》诗:“移风庆轩历,崇德盛唐年。
13、具有抑制排卵、改变宫颈粘液稠度、抑制子宫内膜发育的作用。
14、均为羽;第7次,黄钟在十二月大吕均为变宫。
15、【变宫】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
16、《清朝续文献通考?乐八》:“侧调箫,七孔,八音,底孔律合姑洗为变宫,一孔,仲吕宫;二孔,林钟商;三孔,南吕角;四孔,无射清角(原文误作“清商”);五孔,应钟变徵;六孔黄钟徵;七孔后出,太簇羽,比普通箫多一半音。
17、内膜息肉合并感染,改变宫腔内环境,不利于精子和孕卵的成活。人本声羽变宫声者,为土克水,至长夏当死;变角、商、徵皆病。
18、因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
19、又以各窍为宫,得七调,其清角变宫,皆叉手按之。
20、六律的名称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角,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
21、彩腔为徵调式,大多是五声,偶尔旨直变宫音。
22、七孔全按时为姑洗律,作变宫。
23、又如:闰位(非正统的帝位);闰统(指僭位的帝统,对正统而言);闰徵(变徵);闰集(旧时正集后附录的僧、道、妇人等的作品);闰朝(伪朝);闰升(例外被提升);闰宫(变宫。
24、变宫是宫音下方的小二度。
26、②宫商:中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
27、指七音的变宫、变徵。
28、古乐律音阶有宫、商、角、徵、羽以及变徵、变宫。
29、即:清角、宫、徵、商、羽、角、变宫。
30、雅乐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宫。
31、有以变宫为主音为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32、后世变宫又叫做闰。
33、其四音列主要为三种:宫、商、角、徵、(羽):强调宫、角和角、徵的三度进行;(徵)、羽、(变宫)、宫、商、角:强调羽、宫、角三度进行,落音为羽或宫。
34、至秋当死;变宫、徵、羽皆病,以本声不可变故也。
35、[1]《淮南子?天文训》把变宫叫做和,变徵叫做缪。角,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
36、《宋史?乐志》:“景德三年”,“旧制巢笙、和笙,每变宫之际,必换义管,然难遽易。
37、拨子为五声音阶,有时亦出现“变宫(si)”,但无“变徽(fa)”。
38、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二》:“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
39、人本声商变徵声者,为火克金,至夏当死;变宫、角、羽皆病。
40、中国古代音阶形式,其结构特点为七声,半音位于四五级,七八级之间,也既五正声之外含变徵变宫两个变音,这种音阶形式的理论依据源于《吕氏春秋?季夏记》“音律”篇的声律次序在传世的先秦文件中,并无结构及各级阶名的直接记载,从洛庄汉墓编钟的测音看,已有其存在,荀勖笛律中称之为正声调,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称为古音阶,后又名雅乐音阶。
41、十二律,每律名用各别,正宫、大石调、般涉调;七声:宫与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也。
42、对正统而言);闰徵(变徵);闰集(旧时正集后附录的僧、道、妇人等的作品);闰朝(伪朝);闰升(例外被提升);闰宫(变宫。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