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窍:kōng qià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孔穴;窟窿。多指耳、目、鼻、口、肛门、尿道之类。《韩非子·喻老》:“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吕氏春秋·士容》:“骨节蚤成,空窍哭歷,身必不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
1、《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2、“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3、心法离而属火,真水藏其中;若天一之真水不足,地二之虚火妄行,所谓天气者蔽塞,地气者昌明,日月不明,邪害空窍,故目多妄见,而作此奇疾也。
4、鼻炎多由气虚不固而致外邪侵袭,邪入化热,灼腐生脓,滞留空窍、弥散清空,清浊不分而为病。
5、象形术守的是空窍,马象的手形是倒三角,手指环扣将腹脐空出来,是丹田充实法的进一步炼法。
6、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7、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
8、眼有五轮八廓,十二经络,三百六十脉络,皆一身精气上升,入通灵空窍,而为光明。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9、又如,其论治头面部疾患时,指出:“脾胃发生元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者,宜养脾胃,使阳气上升,则鼻通矣。
10、因此,治疗中耳炎,一般必用调气开郁法,结合活血行气、扶正祛邪,使清阳之气上走空窍,自能有效。
11、该石挺拔露骨,多空窍,筋络明显,多凹凸,具有石品中的“邹、瘦、透、漏”的特点。
12、石瘦细长,多有空窍,似月形。
13、窍,孔穴、空窍之意。
14、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
15、《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16、《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17、岐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18、《光绪澄迈县志》收录清人王章绚所作的《石花记》写道:“(石石矍)港在县西北二十里许,其外为大海,海之底有石,石之生有花,花生小块石上,小块石嵌于连片巨石空窍之间以为根柢,若丛生然……其花之象,或盘结如芙蓉,累包茧无空隙者;或有如葵之扇,如翠之屏,张倚盖以条分者。
19、《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20、也提到“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的传说,伶伦自“大夏之西,阮?之阴”的“?溪之谷”取得“以生空窍厚钧者”的竹子,将其断为两节,其长三寸九分,吹出了“黄钟之宫”音,然后制了十二筒,“以之阮?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21、《素问?移精变气论》:“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
22、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精,其别气上于耳而为听”。
23、《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24、俞根初曰:脱衣易服,骤感冷风,风寒之邪外感,郁于肌表,卫分阳气不得宣发于腠理、空窍,通达经脉,而成表寒实证。
25、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26、此即杜铜峰氏所说“邪害空窍为本,风、火、痰、气、血为标”之义。
27、象形术守的是空窍,马象的手型是倒三角,手指环扣将腹脐空出来,是丹田充实法的进一步炼法。
28、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29、空窍:即孔窍。
30、山上怪石堆叠、空窍幽邃、泉涌云间、峰插天表、古木苍翠、杂花若锦、登临凭眺、异步异景、引人入胜。
31、《灵枢?口问》:“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
32、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之阴,取竹於?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
33、气血津液的精华能够补益脑髓而濡空窍,髓者以脑为主,因而称脑为“髓海”。
34、《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35、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骨节蚤成,空窍哭历,身必不长;众无谋方,乞谨视见,多故不良;志必不公,不能立功;好得恶予,国虽大不为王;祸灾日至。
36、而律度量衡,命伶伦自大夏之西、阮?之阴,取竹于?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
37、《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38、今人虚邪贼风,内着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39、是在耳甲腔内,被屏遮盖着的空窍。
40、【方剂主治】瘀血湿痰,蓄于肢节之间,筋骨之会,空窍之所,而作痛也。
41、如首先明确提出了经络与美容的关系,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
42、同时,他用象数易的哲理将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皮肉、筋骨、毛发、空窍、精神等都赋以阴阳的属性,并解释的透彻入微。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43、空窍,即孔窍。
44、夫阳气走空窍者也,阴气附形质者也,如阴气附于土,阳气升于天,则各安其分也。
45、注:“精之渗于空窍,留而不行者为液也。
46、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脐后肾前,而又非脐下一寸三分,亦非两肾间之空窍。
47、石瘦细长,多有空窍,形似弯月。
48、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俞“昆仑”之阴,取竹于??之谷,以生空窍后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四舍少,次制十二筒……以制十二律……黄帝又令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
4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50、肠结、肠窟名意与腹屈同,肠指大肠金性之气,窟,空窍也,皆指本穴的气亏之意。
51、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