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秘

爱造句 3年前 (2022-04-17) 词语造句 149 0

枕秘:zhěnm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枕中祕”。指珍藏于枕函中的秘传宝书。清郎廷槐等《师友诗传录》:“盖唐人犹有六朝餘习,故以《文选》为论衡枕祕。”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又自英人内犯,擕其所刊耶穌书,传佈中土,则奸民奉为枕祕。”陈三立《散原精舍》诗:“空文自有枕中祕,起死寧堪带下医。”参见“枕中鸿寳”。★亦作枕中秘。

1、《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四时不正之气及非常暴寒,而生少阴症。

2、又名《医林枕秘保赤存真》、《幼科心法保赤存真》。

3、私修《明史辑略》,吴炎、潘柽章等人参与其中,吴炎曾表示“尤可恨者,东南鲰生辈,以传奇小说之伎俩,自诩董狐,或窃得故人枕秘,从而敷衍。

4、在《中国戏剧史》“自序”中,他曾经透露过当时的困境,如:获悉明抄本脉望馆杂剧被发现,“原本仍为私人枕秘,不容问津

5、出《焦氏喉科枕秘》卷一。

6、《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从脚至于喉中……如鱼脑水晶之状。

7、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又自英人内犯,?其所刊耶稣书,传布中土,则奸民奉为枕秘。

8、《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丁肿后号悬疔。

9、是书卷首无序,后有嘉禾石氏一跋,称岐黄家久奉为枕秘,因讹脱甚多,借得藏书家善本校录,似即震亨之书。

10、《外科证治全生集》几被晚近的外科医生奉为枕秘,按法用之辄愈。

11、附注本方方名,《喉科枕秘》引作“连翘当归散”。

12、中介绍:“当时之医,每以《医方集解》一书奉为枕秘。

13、其病因,《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认为:“此症因脾胃蓄痰,风火扰动而起。

14、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

15、清郎廷槐等《师友诗传录》:“盖唐人犹有六朝馀习,故以《文选》为论衡枕秘。

16、【异名】连翘当归散(《焦氏喉科枕秘》卷一)。

17、舌上龟纹,《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认为:“此症思虑太甚,多醒少睡,虚火动而起,口破舌苔无皮,色淡而白斑细点,甚者陷露龟纹,脉虚不渴。

18、又名《喉科枕秘》。

19、《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经火毒上冲而生舌下。

20、既非花癖,何不发翁枕秘,授我花镜一书,以公海内,俾人人尽得种植之方,咸诵翁为花仙可乎?

21、《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小儿饮甘甜热物,或母喜饮,或因胎中受热,或因火毒犯心经所致。

22、《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论述本病原因为:“上焦蕴积热毒,风痰塞雍而起。

23、乡曲之士,每以《医方集解》一书奉为枕秘,甫经临症辄检用之。

24、《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脾经积热。

25、这个家童就去向史弘肇诬告和福殷,说契丹原来进入开封时,赵延寿曾经让和福殷带着玉枕秘密地给了淮南之主,想联合淮南势力夹攻后汉

26、《焦氏喉科枕秘》:“呛食喉风热积心,喉中干燥立时疼,更无痰涎多气喘,若还呛食命无存。

27、《焦氏喉科枕秘》,喉科著作

28、《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气郁,及时风热而起喉间,形如赤珠,或紫或白,犯之即痛,日久则嗌气。

29、《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气郁有痰而生,在喉中两边两条红色为甸气。据清?金德鉴《喉科枕秘》卷一载,此症因风热感于心经,或煎炒热物而生。

30、《焦氏喉科枕秘》卷一:“缠喉风,眼白面紫,项肿不言,势如角弓反张。

31、韩文旧本共宝惜,枕秘吾可骄蔡邕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