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虚:dǎo x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无史实根据的虚构。 清 吴趼人 《<两晋演义>序》:“夫蹈虚附会诚小説所不能免者,然既蹈虚附会矣,而仍不免失於简略无味,人亦何贵有此小説也?” 刘师培 《<文说>序》:“自 苏 评《檀弓》, 归 评《史记》,五色标记,各为段落,乃舍意而论文,且蹈虚以避实,以示义法,以矜秘传。”
1、当吴在渊步入教坛时,中国近代教育还处于初创时期.旧时中国封建教育的影响虽还很深,但根基已动摇;西方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效仿欧美而建立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还很不完善.吴在渊,这位自学成才的学者,既不迷信古人,对传统教育抱残守缺,也不对西方教育顶礼膜拜,一味仿效,而是通过实践,摸索自己的教育道路.他说:“我国兴办教育已二十余年,全国鸿儒于此根本之端(指教育宗旨)未尝少一商榷.一时心醉于东,则群译东籍;一时目迷于美,则又竞贩美书.不求心得而俯仰随人,以此而言教育,其效恐无几矣.”他认为:“学者宜为己,常存探源之决心;教者宜化人,俾发自动之能力;继之以不畏难,不欲速,不蹈虚,不盗名,庶有成就.”他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教学,也十分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主张:“做教员者不但要把知识给学生讲清楚,并当以丰富的教材供给学生,养成学生自己处理难题的能力.以此为鹄,然后脚踏实地,一步步做去,渐入高深.”为此,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培养目标严格选取,做到内容丰富而不宠杂,脉胳清晰而不空讲理论.他常说:“培养知识,犹之培养身体,稀汤薄粥,亦能保住性命,然毫无滋养,如何能望肌肉发达,筋骨强健?
2、龙化虎变,可以蹈虚空,虚空非无也;可以贯金石,金石非有也。
3、方今旷土多,游民众,乞明敕有司,无蹈虚文,严升降之法,选能吏劝课,公私皆得耕垦。
4、南朝宋谢惠连《为学生祭周居士文》:“体无事於高尚,蹈虚素乎中庸,不臣天子,不事诸侯,公辟弗盼,王命匪酬。
5、一百九一些学者整日凌空蹈虚、空话连篇,忙于构建所谓的学术框架;一些研究人员醉心玩弄词藻、废话新说,痴迷于构建华丽的话语体系。
6、这四句话并不特殊,但这种朴素的实在的认识却又是诸多写作者最易忽略的,不信我们可以看看许多诗人的所谓诗观,总是显得临空蹈虚,不知所云,玄之又玄,却又摸门不着;诗歌之妙,应该只存在于分行文字间而不是口头上。
7、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朴素的辩证观点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观念;《易经》关于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穷神知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文质彬彬”,“中和”为“美”的主张;《淮南子》“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的审美观;《墨子》“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的主张等都直接间接的影响古代书法理论的形成。
8、(《外编?城南书院记》)这种“稍有所见,即以为道在是”的“自得”,实质是蹈虚空言,被全祖望斥为游谈无根之学。
9、一些学者整日凌空蹈虚、空话连篇,忙于构建所谓的学术框架;一些研究人员醉心玩弄词藻、废话新说,痴迷于构建华丽的话语体系。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