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森罗:wànxiàngsēnluó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纷然罗列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南朝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唐吕岩《浪淘沙》词:“万象森罗为斗拱,瓦盖青天。”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北涧禪师偈云:六月一日前,万象森罗替説禪;六月一日后,八角磨盘空里走。”
1、唐代诗人王绩著有《杜康新庙文》,其辞曰:“两仪判辟,万象森罗。
2、远眺万象森罗。
3、人们要善于在二六时中绵绵密密不断的用功,便可时时不离真如,保任住寻觅到的这颗摩尼宝珠,照天照地,万象森罗影现中了。
4、整个诗,或者说整个景都处于月朦胧、夜朦胧,山朦胧的万象森罗之中,体现一种“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景象。
5、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碍遮。
6、以不变故,一理湛寂;以随缘故,万象森罗。
7、远近形胜不可比,万象森罗入眼底”的测水古建筑群。
8、明堂平旷,万象森罗。
9、出处自南朝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10、浩瀚天地,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万象森罗,悠悠岁月,浮生若梦。
11、来也独露真常;去也威音那畔;隐也藏身处没踪迹;显也万象森罗,莫可比量。
12、上一岭而得定慧寺,坐大慈山如交椅然,门榜万象森罗,杉桧皆数百年物。
13、故万象森罗,八卦相荡,甲子循环,神之伸机,鬼之屈藏,无不尽在包容之中。
14、《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15、荒古世界,怪异离奇,一个平凡的少年因一部变异的手机崛起,三千大界踏入脚下,万象森罗俯视苍生。
16、出处:南朝?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
17、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
18、正是:一天星斗离乾位,万象森罗降世间。
19、真心”是人们修禅所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也是成佛的基础,他说:“真心本体,超出因果,通贯古今,不立凡圣,无诸对待,如大虚空,遍一切处,妙体凝寂,绝诸戏论,不生不灭,非有非无,不动不摇,湛然常住……一切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万象森罗、染净诸法,皆从中出。
20、东峰有景观数十余处,位于东石楼峰侧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纹,象一巨型掌印,这就是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就源于此;朝阳台北有杨公塔,与西峰杨公塔遥遥相望,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所题“万象森罗”四字。
21、传比丘戒上堂:“万象森罗本无因,心佛众生原不二。
22、观其笔线遒迈,委曲无端,一往情深,亦如老杜之语不惊人而万象森罗,识者当作无声诗史听也。
23、夜来混沌颠落地,万象森罗总不知。
24、故万象森罗,八卦相汤,甲子循环,神之伸机,鬼之屈藏,无不尽在包容之中。因果之道,丝毫不爽,不独善恶报应,逃不出因果定律,即宇宙间万象森罗,皆不外此。
25、与西峰杨公塔遥遥相望,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所题“万象森罗”四字。
26、凡万象森罗,观其消息盈虚变化流行之迹,皆《易》之事也。
27、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
28、凭栏远眺,临流赋诗,濯沅江之清流,揖德山之白日,绿映朱栏,丹流翠壑,四时佳兴,万象森罗,悦耳目而快心志,涤俗虑而远尘氛,虽衡岳之云,洞庭之波,无以加矣。
29、东峰塔为四面,东面有杨虎城亲笔书写的“拓迹巍峨”,南面是高掌远跟,”北面是“万象森罗”、西面是“众山之长”。
30、万象森罗,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
31、云:“探奇直上有高峰,万象森罗一望中,到此襟怀同海阔,混疑跨凤入天空。
32、万象森罗,舞台上群仙奔逸。
33、民国初年此寺增建层楼高出林表,遥瞻俯眺,万象森罗。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