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渡:bēi d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晋 宋 时僧人,不知姓名。传说其常乘木杯渡水,故以 杯渡 为名。事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杯渡》。后因以称僧人出行。 唐 杜甫 《题玄武禅师屋壁》诗:“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明 黄淳耀 《李龙眠画罗汉记》:“后世所谓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
1、六根俱净,露出心田;五蕴皆空,展施杯渡。
2、‘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杯渡海刹那时,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
3、青山十景”里的“挹晓亭”、“香海名山牌坊”、“鱼骨?”、“青云观”、“杯渡像”、“龙骨?”、“高山第一”、“韩陵片石亭”、“和合山门”、“一线天”及“物转星移”。
4、相传有一位印度佛教高僧,喜欢坐一只大木杯云游四海,最后来到青山,因眷恋青山钟灵毓秀,在山上建舍修道,自此,杯渡禅师之名不胫而走。
5、相传有一位印度佛教高僧,喜欢坐一只大木杯云游四海,最后来到青山建舍修道,自此,杯渡禅师之名不胫而走。
6、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
7、青山十景中的「挹晓亭」、「香海名山牌坊」、「鱼骨?」、「青云观」、「杯渡像」、「龙骨岩」、「高山第一」、「韩陵片石与青山碑记」、「和合山门」、「一线天」,物转星移,如今只余半数有迹可寻。
8、位于青山山麓的青山禅院,内有杯渡岩、青山寺(为香港三大古寺之首)及青云观等古朴庄严的建筑,环境优美。他们要向西飞,扑在非利士人的山麓上,一起掳掠东方人;他们必把手伸到以东和摩押之上,亚扪人必顺服他们。
9、屯门杯渡路架空轻铁路轨工程
10、扩阔现时屯门乡事会路、仁政街、杯渡路及河傍街的路面及交接处。
11、登上主峰下的高坳,昔日残破不堪的“韩陵片石亭”,今已焕然一新,只可惜亭柱上对联笔画,被重修用的水泥涂得面目全非,字体当然无复旧观。rrl]rl]、护法殿,方丈室,居士林,观音阁,海月亭,杯渡遗迹牌坊,得海名山牌教育局,韩陵片石亭及鱼坟等,又化龙岩,杯渡岩,杯渡花园,韩昌黎碑,黄椰川碑等。
12、海月亭,杯渡遗迹牌坊,得海名山牌教育局,韩陵片石亭及鱼坟等,又化龙岩,杯渡岩,杯渡花园,韩昌黎碑,黄椰川碑等。
14、位于青山山麓的青山禅院,内有杯渡岩、青山寺(为香港三大古寺之首)及青云观等古朴庄严的建筑,环境优美。
15、1914年,未出家提炼奇法师得到该地业权者陶氏家族的支持,出任司祝并大兴修建整造,1918年显奇法师自浙江宁波观宗寺受戒归来,他与张纯白居士募捐集资修建,显奇法师本为闽籍商人,笃信佛学而出家,建成青山禅院,受到华商及当时的港督金文大力支持,先后建成有杯渡亭,诸天宝殿,大雄宝殿,地藏殿、护法殿,方丈室,居士林,观音阁,海月亭,杯渡遗迹牌坊,得海名山牌教育局,韩陵片石亭及鱼坟等,又化龙岩,杯渡岩,杯渡花园,韩昌黎碑,黄椰川碑等。
16、秘殿珠林收录《唐人画十六应真》共有两卷:初编《唐人画十六应真图》一卷贮藏在乾清宫,绢本白描,卷後有宋姜夔题偈;秘殿珠林续编所收之《唐人画十六应真》一卷为麻纸本,浅设色,画十六应真行海山间,“龙神作礼前迎,诸尊者或乘蛟骑鲸,或飞行杯渡,或坐石倚树,役使猿猩,驯服鸷兽,种种神通”。
17、上苇甸的村民李仁莹将栖隐寺告到县衙。旧传杯渡禅师栖隐地。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