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无闻:yānmòwúwé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埋没,无人知道。清戴名世《朱铭德传》:“自明之亡,江、浙、闽、广间,深山大泽如先生辈者亦不少,而湮没无闻於世者多矣。”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十》:“中国氐羌、戎蛮、羯貊之类之湮没无闻,大率类此。”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时间是公正的裁判者,被淘汰的诗篇和诗人,可能比上列数目要大得多,不过湮没无闻是毫不足惜的。”★埋没而无人知晓。【造句】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贤人智士隐居山林,湮没无闻。★埋没,无人知晓。清.戴名世〈朱铭德传〉:「自明之亡,江、浙、闽、广间,深山大泽如先生辈者亦不少,而湮没无闻,于世者多矣。」
1、早在清末,“子弟书”这种辉煌的曲艺就已湮没无闻,无人再会演唱。
2、二百六我们任凭那些不值一文的品质湮没无闻,珍视比较崇高而又永垂不朽的天性,倍感骄傲和。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一代风流的白浦江也早已沧海桑田,湮没无闻了。
4、这位作者死后很多年,名字一直湮没无闻
5、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他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6、七我们任凭那些不值一文的品质湮没无闻,珍视比较崇高而又永垂不朽的天性,倍感骄傲和。
7、这样的好作品,你们怎么忍心使它湮没无闻呢?
9、尽管帝国皇权已经化为齑粉,历史已经湮没无闻,而那白色的大理石却依然向满天的繁星叹息说:“我记得!”。
10、他正接近自己的生涯中湮没无闻的隐晦时期。
11、这位在三十年代曾经有过很大影响的作家,近十年来已经湮没无闻了。
12、我也将怀着一种希望,愿我的国家永远宽恕这些错误,我秉持正直的热忱,献身效劳国家已经四十五载,我希望因?能力薄弱而犯的过失,会随着我不久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
13、它在明朝出版后,当时的许多小说丛书、类书纷纷转载,仅《国色天香》、《燕居笔记》、《广艳异编》、《万锦情林》、《情史类略》所载就有十多篇,约占全书一半左右,而《鸳渚志余雪窗谈异》去从此湮没无闻,反而不为人们所知。
14、张若虚,不仅他的生平事迹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诗作也长期湮没无闻。
15、仇敌的结局到了,他们遭毁灭,直到永远;你拆毁他们的城镇,使它们湮没无闻。
16、我们任凭那些不值一文的品质湮没无闻,珍视比较崇高而又永垂不朽的天性,倍感骄傲和。
17、入清以后,龙天教湮没无闻。
18、处于这样情况之下的唐朝,已经自顾不暇,昔日的权威早已湮没无闻,特别是农民起义的普遍兴起,表明朝廷存在的合法性开始受到普通民众的质疑,所以地方藩镇才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野心和行动。
19、这篇论文,是我几个月的心血,发表后却是湮没无闻,这个结果简直不可思议。
20、那些在奴隶贸易中被当作货物一样买卖的人们的姓名、传统与文化均湮没无闻,奴隶贸易规模之大,就像纳粹大屠杀,让人简直无法相信。
21、倘生于蓬荜,嫁于村俗,则湮没无闻者,不知凡几。
23、可是那些殉难者的事迹却是永远湮没无闻。
24、所著有《珠园集》亦湮没无闻,唯旧志中辑其题画诗数首,可略窥一斑。
26、宋元之交,禅宗五家分灯中的沩仰、云门、法眼三家,皆已湮没无闻。
2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一代风流的白浦江也早已沧海桑田,湮没无闻了。
28、又如《那氏族谱》叙言中说:“深虑代远年湮,所有祖宗遗留之规矩礼法渐至失传,湮没无闻,乃发起修谱。
29、这位作者死很多年,名字一直湮没无闻正电子湮没寿命
30、事实上,可怜的苔丝在血统和姓氏方面与众不同的那一点特点,很快就要被人遗忘了,她在血统上同金斯伯尔的大理石碑和铅制棺材之间的联系,就要湮没无闻。
31、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春秋时期伯乐相马、骥伏盐车的典故为题材,以千里马比喻人才,表明自己有志报国、大显身手的强烈愿望以及湮没无闻的抑郁。
32、然而这样一位才女却几至湮没无闻,直到近年才略有研究者论及。
33、尽管帝国皇权已经化为齑粉,历史已经湮没无闻,而那白色的大理石却依然向满天的繁星叹息说:“我记得!”
34、这篇论文,是我几个月的心血,发表后却是湮没无闻,这个结果简直不可思议。
35、从前路德在学校作学生的时候,就曾埋头于修道院的一间斗室中,如果不是上帝释放了他,他就必一生湮没无闻了。上帝没有让萨文黎遭遇这同样的危险。
36、看来那早已湮没无闻的2 4位孝子贤孙又要乘市场经济之风大大地风光一番了。
37、一百四处于这样情况之下的唐朝,已经自顾不暇,昔日的权威早已湮没无闻,特别是农民起义的普遍兴起,表明朝廷存在的合法性开始受到普通民众的质疑,所以地方藩镇才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野心和行动。
38、亚洲和欧洲部落处在这一时期的情况基本上已经湮没无闻了。
39、这位在三十年代曾经有过很大影响的作家,近十年来已经湮没无闻了。
40、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