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主:hūnzh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昬主”。昏庸的君主。《后汉书·儒林传论》:“至如张温、皇甫嵩之徒,功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眄,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晋潘岳《西征赋》:“竭股肱於昬主,赴涂炭而不移。”《南史·袁湛传》:“今竭力昏主,未足为忠,家门屠灭,非所谓孝。”★昏庸无道的君主。《南史.卷二六.袁湛传》:「今竭力昏主,未足为忠,家门屠灭,非所谓孝。」《文选.陆机.五等论》:「昏主暴君,有时比迹。」也称为「昏君」、「昏王」。
1、答曰:夫暴君昏主,或为一宝一马,则必残人逞志,非以天道鬼神,谁能制止?
2、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3、《后汉书?儒林传论》:“俯仰顾盼,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
4、《后汉书?儒林传论》:“至如张温、皇甫嵩之徒,功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眄,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
5、若曰惧之以灾,此昏主乱君之妖孽。
6、且今竖宦群居,同恶如市,上命不行,权归近习,昏主之下,难以久居,不赏之功,谗人侧目,如不早图,后悔无及。
7、以贤臣而事昏主,危矣。
8、挟荆、雍之兵,扫定东夏,韩、白重出,不能?计,况以无算之昏主,役御刀应敕之徒哉。
10、《南史?袁湛传》:“今竭力昏主,未足为忠,家门屠灭,非所谓孝。
11、敢于当面违抗皇命、讥讽皇帝为“无道昏主”,真是够胆大了,何况这是一位初出深闺的女孩的行为。
12、陛下昏主之弟,江夏亦昏主之弟;镇军受遗托之恩,先臣亦荷顾命之重。
13、儒林传论》:“至如张温、皇甫嵩之徒……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扎之命,散成兵,就绳约,而无悔心。
14、昏主则不然,说者拒之以威;劝者穷之以罪。
15、又王之昏主,心若豺狼,仇忿同胞,有逾沉、阏,惟勇及谅,咸磬甸师,况及族类为非,何能自保!
16、当时若遇东昏主,金叶莲花是此人。
17、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18、五年,台谏劾近侍张文寿、张仁寿、李麟之,安石亦论列三人不已,上怒甚,有旨谓安石曰:“汝便承取贤相,朕为昏主,止矣。
19、为让昏主高洋帮助他夺回袈裟,他向高洋把达摩袈裟描绘得神奇无比,法力无边。
20、白块大得覆盖半个脸庞的称“地瓜干式”,是丑扮昏主庸王暴君套
21、德戡曰:“本杀昏主,苦其毒害。
22、若错事昏主,混淆大义,置万民于水火,乃狭儒之愚忠!
23、君侈每思谏其恶,将死不忘忧社稷,正辞动於昏主,明戒验於身后,謇谔足以励物,德音没而弥彰,可不谓忠且智乎!孔子未修《春秋》,其前固已如此,虽暴君昏主,妄庸之史,其记事先后远近,莫不以岁月一二数之,乃理之自然也。
24、(《潜书?室语》)他指出,即使以极刑去处死暴君昏主,亦难以抵其屠戮祸害天下人之罪。
25、成为昏主高洋的国师后,感觉报复慧可,夺回袈裟的时机终于来了。
26、今竭力昏主,未足为忠,家门屠灭,非所谓孝,忠孝俱尽,将欲何依?
27、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综形貌举止甚似昏主,其母告之,令自方便。
28、《后汉书?儒林传论》:“至如张温、皇甫嵩之徒……俯仰顾眄,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
29、对于一个暴君昏主,人们是不会如此祝?的。
30、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31、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
32、自昏主嗣位,每岁行幸,南北巡狩,东西征伐。
33、上顾,对曰:‘屈原遇昏主而投江,今画原对渔父,似有不逊之意。
34、他又揭露奸阉,极谏昏主,是一个以社稷苍生为念、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正人君子。
35、采苹耽梅,还明珠以自惜;徐寅擅赋,逆昏主而东归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