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举:gòng jǔ 基本解释:[civil examinations for government degrees] 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浑称贡举。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详细解释:1. 古时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选用失於上,则牧守非其人矣;贡举轻於下,则秀孝不得贤矣。”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贡士》:“《周礼·大司徒》‘邦国举贤者於王’,则贡举之始也。”2. 指科举考试。《旧唐书·玄宗纪上》:“三月乙未,始移考功贡举,遣礼部侍郎掌之。”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吏皂隶,未尝无人,而况於学校贡举乎?” 清 卢文弨 《应殿试策》:“虽然贡举者,取士之法也,而教之则在於平日。”★◎ 贡举 gòngjǔ[civil examinations for government degrees] 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浑称贡举。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 贡举或称乡贡,或称科举。据〔新唐书·选举志〕载,唐制取士之科有三,其中由州县者为乡贡;又云,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毕(按指解试,参见「解试」),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僚属,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既贡至尚书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遂为定制(参见「科举」)。--作者:周愚文 ★旧时拔举人才的方法。古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且民间又有乡举里选之制,二者皆是取士之法,后合「贡」「举」之名,称为「贡举」。
1、今贡举发解,皆
2、凡入仕,有贡举、奏荫、摄署、流外、从军五等。
3、《抱朴子?审举》:“贡举轻於下,则秀孝不得贤矣。
4、知贡举:兵部侍郎赵凤。
5、主持,称“权知贡举”。
6、尝知贡举,所举皆一时之秀。
7、而东坡《议学校贡举状》亦云:近世士大夫纂类经史,缀辑时务,谓之“策括”,是策亦有括矣。《帝王乾坤》的?页是毛高田人民大学研究生班的同学、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的题字:“妙手缀辑”。
8、崔柯沆知贡举,得崔瀣。
9、其直接渊源于宋,间接渊源于唐的有:武学及武举、贡举人的乡饮酒礼、拜谒文庙之礼等。
10、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
11、其门荫、流外、贡举等科,实置选限,稍务择人,俟有阙官,计员补吏,三冗去矣。
12、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
13、十二月,诏与户部员外郎、知制诰王?等同知贡举,未锁宿,出知扬州。
14、《新五代史?杂传?王延》:“贡举选士,当求实?,无以虚名取人。
15、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
16、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于一二品大臣中简派,满汉各一,仅管考场事务,不负阅卷取士之责。
17、北宋乾德二年(964),判吏部铨兼知贡举。
19、乾宁二年(895),崔凝知贡举,得及第进士张贻宪等二十五人,昭宗(889-907)覆试武德殿,黜落者众。
20、成化五年,同考礼部贡举。
21、唐权德舆《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22、户部侍郎顾少连知贡举,苑论进士第一。礼部侍郎裴?知贡举。
23、嘉庆元年(1796),与千叟宴,充会试知贡举。“这是康熙皇帝在千叟宴上赐给李光地的。
24、还考定宫帏,克验西历,妙选贡举。
25、文炳知贡举,遂为第三人。
26、议制贡举法;廷策进士,为监试官。
27、均僭号大蜀,改元化顺,署置官称,设贡举,以张锴为谋主。
28、改礼部侍郎、知贡举。
29、以中书舍人裴坦权知礼部贡举。
30、嘉?四年(1059),知贡举。
31、《议学校贡举状》:“今议者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欲罢经生朴学,不
32、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
33、主要著作:《隋唐贡举制度》、《中国教育制度史论》、《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主编:《隋唐文化研究丛书?历史篇》全十册、《中国史研究指南》全五册、《战后台湾的历史学研究》全八册等。
34、俄同知贡举,加屯田员外郎。
35、嘉定初,同楼钥知贡举。
36、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37、高明士:《隋唐贡举制度》,第361、370页,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38、《宋史?欧阳修传》:“知嘉佑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
39、以知贡举时贪贿,贬越州长史。
41、《大学教法》以及朱熹《贡举私议》三者,加以斟酌取舍,专门制订了四条教法:一曰经学,讲授内容有《易》、《书》、《诗》、《仪礼》、《周礼》、《大戴礼记》,再附加《春秋》三传,要求诸生各专一经,并须熟读经文,旁通小学,融会诸家讲说义理;二曰行实,教育诸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和睦宗亲,厚待朋友,同情他人;三曰文艺,指导诸生学习古文和诗赋,要求人人能够写诗作文;四曰治事,为诸生讲授有关选举、食货、礼仪、乐律、算法、吏文、星历、水利等方面的知识,对他们加强能力培养。
42、又有尚书说、周官注论、二南偶说、中庸大学驳议、四礼补篇、史记笺、古史正、历代贡举合议、费氏家训及诗文集。
43、三年权知礼部侍郎,四年知贡举。
44、知贡举,改取文风峭丽者,被劾致仕。
45、主管国家典礼和教育、贡举。
46、《宋史?真宗纪三》:“?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庚戌,诏贡举人公罪听赎。
47、长兴末,为中书舍人,权知贡举。
48、隋唐五代,贡举考试分解试、省试两级。
49、《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选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试之官殆废寝食,疲心竭虑,因劳致昏。
50、四年九月,权知礼部贡举。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