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知:tóngzh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共知。《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2.犹参佐。《北齐书·高隆之传》:“仪同三司崔孝芬以结婚姻不果,太府卿任集同知营构,颇相乖异,瀛州刺史元晏请託不遂,前后构成其罪,并诛害之。”3.官名。称副职。宋代中央有同知阁门事、同知枢密院事,府州军亦有同知府事、同知州军事。元明因之。清代唯府州及盐运使置同知,府同知即以同知为官称,州同知称州同,盐同知称盐同。《文献通考·职官十二》:“淳化二年,王显出镇,张逊知枢密院事,始以温仲舒、寇準同知院,同知之名,自此始也。”《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知枢密院、同知院并正二名,知院掌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院为之副。”元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小生姓王名文举,先父任衡州同知。”《红楼梦》第二回:“这位璉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王闿运《陈景雍传》:“汉阳同知张曜孙者,以文学有重名于世。”见解相同。知,“智”的古字。汉王充《论衡·死伪》:“与世俗同知,则死人之实未可定也。”
1、玉铭着开缺,以同知归部铨选。
2、五年,三辞,不许,进同知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
3、>》:“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
4、十年,擢陕西延安靖边同知。
5、同治十三年(1874年)服阙,仍赴山西,补署河东监制同知。
6、嘉佑六年(1061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7、及田珏党事起,朝省为之一空,特离补摄行六部事,迁大理卿,出为同知东京留守。“国朝”一词,意同“当朝”,“国朝省阁”本为明代“国朝”阁相高谷等人专立。
8、官授福清州同知,有将帅之才。
9、子大用,同知归德府事,以哀毁卒。作者亦如是,流浪天尘,不知归期。
10、诏邦佐遥授同知益都府事,汝楫遥授同知东平府事,皆加怀远大将军。
11、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三折:“后兴,同知相公叫我牢里问事去,着你娘做些酷累来。
12、金史初,鼎以将率兵赴援京师,奏乞委知平阳府事王质权元帅左监军,同知府事完颜僧家奴权右监军,以镇守河东,从之。
13、行台承制除同知归德尹。
14、外官道员为最高班次,称道班;其次,知府称府班;再次,同知、通判、知州、知县称同通州县班;再次,佐杂称佐杂班。
15、有同知枢密院事,简称同知院,为知院的副职。
16、同知:知府的佐贰。
17、洪武元年(1368),兼同知詹事院事,乘胜掠定闽中诸郡,师至延平,破执陈友定。水月镜花是自然界最为清虚之物,它所象征的是一种打破执着以后的悟后之境。
18、开经筵为朝廷盛典,由勋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等官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
19、初,命昂孙?以都督同知代镇。
20、察廉,升同知震武军节度使事。
21、特加公督军同知,管丘县事,兼理兵马火器。
22、道光本《东阿县志》卷四《古绩》:“玉堂振藻坊,在县前桥头,万历年为平凉府同知于?建圯。
23、十一年,以夔州府分驻云安厂同知移驻石?。
24、寻复为治书侍御史、同知经筵事。
25、累迁淮安同知,仍兼幕职。
26、天德三年,除同知归德尹。
27、以荫授官,补苏州府总捕同知。坐同知贡举、考宏词不当而罢。
28、元统二年,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职。
29、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
30、明李东阳《化州同知杨公传》:“苟纵意恣欲,箪豆无所择,而望其赴难?义蹈死而不顾,恶有是理哉!
31、曰玉环,同知巷前,今县衙内。
32、还,同知通进银台司、审刑院,入翰林为学士。
33、年间以通判任厦门厘金局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厦门海防厅同知。
34、清乾隆九年(1744),在澳门设置地方官“澳门同知”,邱光任、张汝霖相继任职,在他们所著《澳门纪略》中记载,那里有一种“铜弦琴”,“削竹叩之,铮铮琮琮然”,即指扬琴,可能是葡萄牙人带到澳门去的。
35、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
36、金史大定三年,以察廉治状不善,下迁同知北京路都转运使事。
37、原任明南京右卫指挥佥事,洪武十八年(1385年)征思洲,十九年(1386年)征靖洲,功升指挥同知。
39、后升汝宁推官,迁常德同知,未赴任,又改升南户部副郎。
40、秩满,部民请留,同知南京留守事。
41、未几,改储政院,院使六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二员,从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司议二员,从五品;长史二员,正六品;照磨二员,管勾二员,俱正八品;掾史一十二人,译史四人,回回掾史二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十人,典吏六人。
42、三十六年(1557),升任都督同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