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xījìn 基本解释:[theWesternJinDynasty]中国于公元265-317年的朝代,司马炎所建,建都洛阳●详细解释:◎西晋Xījìn[theWesternJinDynasty]中国于公元265-317年的朝代,司马炎所建,建都洛阳★朝代名。(公元265~316)晋武帝至愍帝都于洛阳,因洛阳在东晋首都建康的西边,故称为「西晋」。
1、西晋时,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杂胡居泾水及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两岸及下游南岸。
2、潘岳也叫潘安,字安仁,西晋人。
4、这褒贬之间,乃寄托其沮劝之意,教世之旨,它既是对西晋统治集团奢侈生活的批判,也是对一种优良世风的呼唤。
5、张协(?~307?),西晋文学家。
6、奴客与符伍交接,有所藏蔽,可以得知,是以罪及奴客。西晋时期,大官僚奴客众多,大大超过了法令允许的数量。
7、第四十七〈宝髻菩萨会〉,二卷,西晋?竺法护译。
8、本文认为,刘勰对文体的分类研究,更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晋傅玄的启发。
9、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
10、年间,山西晋城(时称泽州)艺人孔三传来到文艺演出百花竞放的东京,最先创造了诸宫调。
11、红丝砚最早记载见于西晋时期。
12、但均田制亦如西晋占田制,规定王公以下各品官的永业田比平民的永业田多至十倍数十倍;加以豪强兼并,后来农民得不到授田,均田制名存实亡,从而租庸调法也不能继续下去。
13、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考论
14、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
15、西晋置汝阴郡,辖8县,属豫州。
16、遇见虹村兄弟,广濑康一被虹村形兆用“弓和箭”射中;在与虹村兄弟的战斗中发现音石明的存在,虹村形兆被音石明杀害;与虹村亿泰成为朋友。又约成书于西晋末至刘宋初的《太上洞渊神咒经》亦云:“天书玄妙,皆是九气精像,百神名讳,变状形兆,文势曲折,隐韵内名,威神功惠之所建立。
17、杜预是西晋大臣,文武全才,曾因军功封“当阳县侯”,他的《集解》是流行的“左学”权威著作。
18、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西晋时,尚书台曾设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等六大曹,以后又有一些增减,至东晋时成为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大曹,每曹各设尚书为其长官。
19、西晋建立后,?县改属义阳国。
20、道家九真自西晋入主南岳,开道教上清派之始;佛门惠海、海印于梁天监年间创方广、南台,天台宗外,南禅一花五叶,流播四海。
21、秦灭巴以后,巴人的一支迁至今鄂东,东汉时称江夏蛮,西晋、南北朝时称五水蛮;另一支迁至今湘西,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
22、骈偶文体,经过西晋至南朝,特别是齐永明以后,已完全定型成熟。
23、东晋和南朝沿袭西晋禄田之制,但数量增加,如都督禄田20顷、州刺史10顷、郡太守5顷、县令3顷。
24、此外,关于三国屯田制、西晋占田课田制与魏晋南北朝军事制度的研究成果有:《论曹魏屯田的广泛推行与经营管理》(论文)、《东吴屯田制述录》(论文)、《东晋南朝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论文)等。
25、东吴灭亡后,西晋东路军的统帅之一王浑登上东吴宫殿喝酒,作为一个战胜者,得意洋洋。
27、在刘备墓前,情不自禁地想起西晋名士稽康的一句话:“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28、山西晋华纺织厂地处太原附近,公路铁路飞机均方便,且公用设施全,空余厂房足以满足安装本项目全部设备的需要。
29、西晋八王之乱,神州陆沉,二百七十年南北分裂局面,因此肇端;晋室南渡偏安,忠臣空自北望,新亭对泣;五族入主中原,洛阳长安浩劫,一段苦难记忆,令人唏嘘;十六国兴衰更迭,多民族大融合,一部历史长卷,堪称波澜壮阔。另则,石刻本可贵之处是:有力抨击了北宋时政“宋自党祸兴,而神州陆沉”之要害;并辩证点评了君子与小人两者之间的人生哲理,在文中指出“顾当时之祸先生者,其骨已朽,而先生及诸君子之名,至今犹在天壤,亦可见小人之祸君子,无往不福君子,小人之智,成为小人之愚已矣!
30、开启五胡乱华之局:永嘉乱后,北方五胡民族相继建国,匈奴早有夺取中原的野心,酋长刘宣谓:「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故八王作乱期间,刘渊及刘聪已建汉国,后刘曜陷长安,灭西晋,据长安建前赵;山西、山东则为羯人石勒所据,国号为后赵。
31、古都洛阳,在公元前21世纪孕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至公元十世纪,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称王、称帝者达104人之多,(其中有九位功绩卓著的皇帝的仿真塑像在丽京门城楼景区九龙殿内供奉,供后人祭拜)史称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使洛阳以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享誉世界。
32、刘琨曾经北上征讨,夺回西晋土地。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