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服:guān f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后汉书·任光传》:“ 汉 兵至 宛 ,军人见 光 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杀而夺之。”《宋史·舆服志四》:“ 隋 唐 冠服,皆以品为定。盖其时官与品轻重相準故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兄王伯王》:“ 仁宗 即位,还 熺(晋定王 济熺 )冠服及王号。” 叶圣陶 《线下·马铃瓜》:“从甬道走来两个冠服的人与六七个书吏,我也不知道那两个是什么官。”2. 指官吏。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戍将梦被追至一所,有冠服坐殿上,呼戍将至庭下。”★帽子和衣服。 【造句】古代官吏的冠服是因官阶而异的。 ★帽子和衣服。如:「古代官吏的冠服是因官阶而异的。」
1、关内竖有碑碣八座。”内竖梁行进曰:“陛下冠服,不异神仙。
2、记载:“初藩王匿缜既受冠服、藩僚见而美之、皆愿改从我国服色……自此腊人衣服器
5、至於第二样聘礼「隋侯珠」,据喜儿所说:其实就在大明皇帝祭祀社稷时所服的「通天冠」上。在《贞观之治》中,我第一次惊讶地看到了通天冠服,虽然不是绛纱袍,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这样的剧照。
7、对历朝官制、文武冠服,考据详明,画面布局,位置疏密,匠心独运。
8、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天子冠服十四种:大裘冕、衮冕、(敝鸟)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巾合)。
10、《北齐书?武成帝纪》:“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
11、三十二年,朝京师,赉御用冠服。是岁,其太子岿来朝京师。
12、时世妆”,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书前刊有《中国衣冠服饰史述略》一文;书后收有《中国服饰史年表》《衣冠服饰等秩表》《历代服饰禁例》《历代时世妆》《古今尺度对照表》及《中国服饰沿革简明图表》等附录;另有彩色照片200余幅,黑白插图1 000余幅。
13、《演繁露?帻》:“冠服古今异制,而苦无明著。
14、又畀臣冠服、印章,俾为臣属。
15、冠服异制,勿骤更易。
16、北宋元旦朝会时,百官朝服依品阶班立,各路举人解元亦随同冠服位列,由“朝集使”更名的诸州“进奏官”则各执方物入献。
17、吏民欲负之逃,重光不可,乃衣冠服,抱印投井效死。
18、定文武冠服。
19、但其贪图富贵,十分骄纵其侄外孙胤?,规定超规格皇太子仪仗、冠服(只有尺寸有些许裁剪),几与皇帝等同;康熙四十一年,胤?随扈南巡期间因病暂留德州,康熙命索额图照顾,索不顾礼仪在太子处乘马,被康熙抓住把柄斥其越权,翌年开始彻查索额图罪名。
20、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105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本来,又何必那样呢?
21、又,常朝时皇帝的冠服虽具乌纱翼善冠,但袍服却是有四团龙图案而没有十二章图案的常服。
22、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发现火灾立即组织扑救和疏散学生。散学时总督、巡抚亲临参加散学仪式,学员要穿冠服随班行礼。
23、赐孔雀翎及冠服,赉白金万。
24、首进义少保,赐冠服、象笏、玉带,兼食二禄。”《北史?李穆传》:“其一门执象笏者百馀人。
25、周末,天下人多冒儒冠服者,鲁之儒冠服者十常八九,始皇至曲阜埋孔子及诸贤像,业儒者不辨真伪皆坑之。
26、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着朱衣,绛纱袍,皂缘白纱中衣,白曲领。
27、据《明史?外国列传?琉球国》载,宣德元年,尚巴志王遣使向明朝求赐冠服,获赐皮弁服。
28、后来中山国再派遣官生前往国子监读书,感慕华风,于是中山王又遣使到明朝请求赐服予臣下,明太祖就赐冠服给他们。
29、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天子冠服十四种:大裘冕、衮冕、(敝鸟)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巾合)。
30、宰相汤思退无物望,淮条其罪数十,于是策免。化澄贪鄙无物望,亦为时魁等所攻,碎冠服辞去。
31、入觐,赏花翎及冠服、鞍马,并御书“揽辔澄清”榜赐之。
32、北城盗发,上责承霈不称职,以二品冠服致仕。
33、史载,渊盖苏文“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
34、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考中举人;翌年成进士,任大名府魏县令;越年调抚宁(属直隶永平府),又改监纪推官。万历(1573--1620)举人,官“曲阳令”,调抚洲知“宜黄令”,忤当道,左迁衢洲府检校,闻北部都变,具冠服北向拜,绝粒死。
35、’而学士独称内相,至於与命妇分庭,见贵主冠服、内人黛妆,假仙倡以佐酒,他司无此也。
36、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天子冠服十四种:大裘冕、衮冕、(敝鸟)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巾合)。帻至汉代被改进成帽子,为头顶上方可盖住发髻的高顶,四周的围沿整齐,颇似近代的无檐帽,有长、短耳之分,帻上加发冠,也有将头巾和帻合戴,因此出现了平巾帻、介帻、平顶帻、冠帻等。
37、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
38、皮弁冠服:此种冠服为大射礼时,执事者穿着,衣裳为缁麻衣,皂领袖、素裳。
39、《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又是皇家善本中图画题材最广泛、图版最宏富的大作,图版内容包括天文星象、疆域图记、山岳形势、神仙传奇、花草树木、禽虫鸟兽、农桑水利、脏腑脉络、堪舆相术、祭祀礼图、冠服配饰、乐律舞蹈、货币量具、仪仗礼器、城制苑囿、军阵战备、车舟兵器、珍异器皿、百家考工等,以“图片博物馆”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与文化形态,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形貌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40、冠服何容一施一废,皆可详定。
41、刘铭传和他的幕僚及亲兵,陷在重围之中,以为无法逃生,索性脱下冠服,退入废窑,坐而待毙。
42、授梅勒额真,赐冠服、鞍马。
43、未入流之冠服制如文职九品官。
44、皇帝通天冠服: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
45、冠服制度历史悠久,内容宏富,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色。
46、元朝并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以后治疗建议使
48、据载,当时郑和代表明朝政府赐予当地土王诰命、银印及诸头目冠服等物品,并立石碑为记。
49、冠服、金镶犀带、彩币等物。
50、《宋史?后妃传下?神宗钦成朱皇后》:“於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
51、书前刊有《中国服饰史述略》、《中国服饰史年表》《衣冠服饰等秩表》、《历代服饰禁例》、《历代时世妆》、《古今尺度对照表》,是研究服饰文化必备的辞书之一。
52、每制订一种服饰,太祖必命礼官与儒臣稽考古制上闻,然后由太祖亲裁,史称明初冠服“斟酌损益,皆断自圣心”,恐非虚饰。
53、坐客皆小冠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
54、妃嫔受册、助祭和朝会时也着礼服,永乐三年(1405)皇妃冠服定制,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饰与皇后相同;嘉靖十年(1531)定九嫔的冠服,大衫、鞠衣均与皇妃相同。
55、林纾《与姚叔节书》:“伧人入城,购?绅残敝之冠服,袭之以耀其乡里,人即以?绅目之,吾弗敢信也。
56、所绘衣冠服饰雍容华丽,裙褶绦带临风飘举,依仗供品似真似幻,花草云霓境界神奇。
57、典礼一门,备著内廷典礼、仪节、规制、冠服、舆卫之制,充分体现了宫中的封建伦理纲常关系。
58、于永乐八年嗣教,当年即受皇上征召入朝,并于朝天宫设立斋醮,皇上赐他以冠服圭配等物,被册封为“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大真人”,总领道教事务。
59、于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
60、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示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
61、四十二年,上南巡,潮迎驾泰安,赐冠服及御书榜额。
62、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
63、本书内容皆记述南都金陵(今南京)地区的地理形势、水陆交通、户籍赋役、街道坊厢、山川河流、名胜古迹、方言俗语、名物称谓、天文历法、科举制度、风土人情、习俗变化、僧尼寺庙、历史掌故、名人傅略、名人轶事、文学美术、论著方志、书画金石历代碑刻、经义注疏、考据辩论、传说故事、酒茶果品、花鸟虫鱼、衣冠服饰等,内容丰富多彩,无所不有。
64、隋唐时期,通天冠服(24梁通天冠、大袖绛纱袍、白色中单、金玉带、黑舄白袜)为天子最隆重的朝服,远游冠服则为皇太子及亲王的最隆重朝服。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