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雄守雌

爱造句 3年前 (2022-05-16) 词语造句 78 0

知雄守雌:zhīxióngshǒucí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道家提倡的一种韬晦自处的处世哲学。《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河上公注:“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谿也。”《黄庭外景经·中部经》“常能行之可不老”务成子注:“知雄守雌,其德不离;知白守黑,常德不忒。”宋范仲淹《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絶圣弃智,潜疑勿用之时。”★  知雄守雌的意思是说虽然知道自身尊贵,仍以卑微自处。语见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雄与雌原来是生物的性别,这里则用来比喻有德者的精神境界。雄动雌静,雄刚雌柔,雄强雌弱;知雄守雌就是说虽然知道自身居于主动、刚强、尊贵之地,却能笃静致柔,谦卑自处,有如谿谷凹下,可纳川流,如此天下必归顺于他。这里「天下谿」的「谿」有两种解释,一是以「谿」为「溪谷」,一是以「谿」同「奚」是古代奴仆的通称,「天下谿」就是今日所谓「公仆」的意思。知雄守雌就是守柔处下的精神;针对人性逞强好胜,自私为己的心理,老子主张人当时时谦冲自持,柔弱自处,有功不居,不为己甚。这样便可以德感召世人,领袖群伦。正如王弼注解说:「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如为天下之先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意思是说理想的君王虽然自知处于尊贵的地位,却事事不以己为先,不与人争,谦让之至。如此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一定能使天下顺服。  「知雄守雌」与老子在同章提出的「知白守黑」、「知荣守辱」意义相近,均是守柔处下、谦抑自持的修养功夫。老子见人常因争胜好强,导致祸患加身,故而提醒世人,尤其是地位崇隆的人,要能谦冲自抑,避免树敌招嫉。--作者:俞懿娴★语本《老子.第二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表示虽知如何刚强,却安于柔弱,不与人争。此为道家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宋.范仲淹〈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圣弃智,潜疑勿用之时。」★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表示虽知如何刚强,却安于柔弱,不与人争。此为道家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宋˙范仲淹˙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圣弃智,潜疑勿用之时。

1、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圣弃智,潜疑勿

2、当鲁国的孔子为宏大的政治抱负而奔走呼号的时候,楚国的老子则信奉“知雄守雌”、清虚无为

3、注⑨集解如淳曰:“‘知雄守雌’,是去健也。

4、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知白见黑急坐守。

image.png

5、司法本来就是守株待兔的事,知雄守雌是它的天性。

6、他说,众人都兴高采烈,我独在一边发呆,众人都聪明伶俐,我独在一边发傻,这才叫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这才是被褐怀玉。

7、虚静:静是养生的一种方法;做人先让心静下来,做事懂得知雄守雌;静守自己的位置,遇到是非多想一想,冷静地面对冲突。

8、这才是知雄守雌之说。

9、知雄守雌,守株待兔,可以用来描述这种权力的消极特征。

10、老子强调“知雄守雌”,“以柔克刚”,“不为天下先”,认为任何事情做的太过分了也就离完蛋不远了。

11、为天下之溪谷,则可常德充足,归于真朴,因此,人应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处柔守弱,唯如此,才是最符合人的自然之性。

12、常能行之可不老”务成子注:“知雄守雌,其德不离;知白守黑,常德不忒。

13、少读黄老,知雄守雌。

14、老兵曾自名其书斋为“缘木堂”,倘以自谦解,是“缘木求鱼”,不得要领的意思;但其实不然,“缘木”者,藤也,老兵将齐白石及其高足李立视为大树,自己只是“靠着大树往上爬”的“藤本植物”,一是表达对恩师和师祖的倚赖和感激之情;二是确有自谦之意,不能为大树,便为藤,亦可矣;三是寄托了一种老庄哲学情怀;柔可克刚,即“知雄守雌”、“知黑守白”的意思。

image.png

15、知雄守雌,聚精会神。

16、倘使人们果真都奉行知雄守雌的哲学,互不相“争”,社会还能进步吗?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