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客:zhùk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从事铸造业的工商业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在出土的楚国铜器铭文中,出现了‘工’、‘铸客’、‘冶师’等几种身分不同的生产者的称呼。产品常标出督造机构、司造的各级官工和生产者名称。”
1、口沿有铭文9字:“铸客为王后七府为之”。
2、但此鼎口部刻铭开头即是“铸客”二字,大约“铸客”是从当时其他诸侯国聘请来的工匠,身份较为自由。
3、全国解放前夕,南京国民党将大批珍贵文物运往台湾,由于时间紧迫,人心慌乱,铸客鼎未来得及上船,“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了,鼎被抛弃在江边上,不久又运回安徽新的省会合肥收藏。
4、鼎口铭文有“铸客”二字,故此鼎又称“铸客大鼎”。
5、楚大鼎上有12个字铭文,开头为“铸客”二字,因此叫“铸客大鼎”,又因为它是楚国重器,习惯上也称之为“楚大鼎”。
6、鼎口平沿刻铭文12字,刻铭开头即是“铸客”二字,故依惯例以开始二字名之,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语,又因此鼎在数千件楚器中最为雄伟,堪称楚王重器,特冠一“大”’字,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
7、鼎口平沿刻12字铭文,开头即“铸客”二字,故依惯例得名“铸客铜鼎”;足和腹下刻有“安邦”二字吉语。
8、铸客豆属于前者,而后者与秦汉的豆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9、大铸客鼎,一名大侣鼎,战国时期楚国青铜炊器。
10、论文主要有《王子午鼎的繁缛与铸客鼎的简约》、《仙格羽人考》、《孔雀王朝不曾塑像,东周楚国何来造像》、《“美术考古学”名辨》、《论境界线上的屈原》、《屈原、庄周濮水对话》、《楚文化研究的历史学考察》等。
11、记外方冶铸匠人(铸客)为王后六室作此缶。
12、今天,铸客鼎(楚大鼎)及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13、腹饰一道凸弦纹,足根作兽首状,靠近流口左侧的口沿上刻铭:“铸客为太后?官为之”9字。春秋以后,豆增多,侧有两环,下具高足、到战国时期,器腹变深,有的豆把特别细长,如铸客豆。
14、客铸”即“铸客”,当是主铸造之官,也有认为是监造官员或铸工。
15、腹部近口处阴刻一行铭文“铸客为集?”5字,一耳顶刻铭“集?”两字。
16、记外方冶铸匠人??“铸客”为王后六室做此豆。
17、安徽省博物馆藏楚“铸客”大鼎,是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青铜礼器,重400公斤,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腹围290厘米。
18、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他来到铸客鼎跟前,绕鼎一圈,从双耳上的花纹、口沿上的铭文,到足部浮雕纹饰,都看个仔细,并询问大鼎的来历,他还低头往“锅”里看,诙谐地说:“里面能煮头牛。
19、即大铸客鼎,战国时期楚国青铜炊器,圆口六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堪称楚王重器,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
20、东周王室衰微,百工散到大诸侯国(如楚器铭文上的铸客,即周游各国的一种百工),侯国文化才开始发展。
21、铸客大鼎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是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青铜礼器,重400公斤,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腹围290厘米。
22、又名楚大鼎或大铸客鼎。
23、上有12个字铭文,开头为“铸客”二字,因此叫“铸客大鼎”,又因为它是楚国重器,习惯上也称之为“楚大鼎”。
24、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他来到铸客鼎跟前,绕鼎一圈,从双耳上的花纹、口沿上的铭文,到足部浮雕纹饰,都看个仔细,并询问大鼎的来历,他还低头往“锅”里看,诙谐地说:“里面能煮头牛。
25、铸客”鼎,战国晚期青铜炊器。
27、铸客鼎的发现,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历史、艺术和学科价值。
28、铸客铜鼎,又名“铸客大铜鼎”、“楚大鼎”或“大铸客鼎”。
29、铸客”也作“客铸”,二者意义相同,此处的铸客是指在楚国手工业作坊专门从事铸造器物的外国工匠。
30、口沿上有铭文12字:“铸客为集?侣??豚?为之。
31、铸客大鼎是我国目前已出土的第二大国宝青铜鼎,大小和重量仅次于司母戊大方鼎。
32、当地绅士又组织群众偷偷再挖,结果又挖出数百件古物,楚“铸客”大鼎就是这次偷挖出土的。
33、又名“大侣鼎”、“铸客鼎”。
34、口沿刻铭9字:“铸客为王后七为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