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

爱造句 3年前 (2022-05-21) 新词造句 135 0

兼听:jiān tī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广泛听取意见。《管子·明法解》:“明主者,兼听独断。”《荀子·君道》:“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汉书·董仲舒传》:“广览兼听,极羣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於方外。” 宋 曾巩 《再乞登对状》:“兼听广览,小能薄技,无所不録。”2. 指并听多种声音。《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如彼兼听,则溷於音。” 李贤 注:“兼听众声则音乱。”★广泛的听取意见。《荀子.君道》:「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

1、你啊,脾气太急躁,剑先收起来吧,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相信我一次,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2、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3、魏征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力言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

4、你啊,脾气太急躁,剑先收起来吧,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相信我一次,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5、古语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二没有耐心则听不到真言。容言不是是非不辨,良莠不分,容言要有智慧,分得清哪是良言哪是谄言;还要有气量,听得进甜言蜜语,也容得下直言不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容言,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

8、你必须兼听双方观点,尽量做到不偏不倚。

9、《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奏对之际,无不假以辞色,善恶兼听,未尝峻折之也。

10、古人说:“兼听则明”,“君子受言以达聪明”。

1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12、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看来是一点儿也不错的。

13、文字一道,向来是型由心证,各人有个人的看法,所谓兼听则明,不如我就一式抄两份,祖父与父亲分别训斥教导如何?

14、’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

17、也谈不上什么满意不满意吧,只是略微有些了解,但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实际情况如何,还得再调查。

18、古语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让周正龙在法庭上,面对着公共媒体说话,公众的疑窦自然烟消云散

19、馆陶(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臣,政治家,相太宗,曾任谏议大夫,敢于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诚然,专家和内行的意见是重要的,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内行,未必好事;外行的建议,只要是正确的,多听听也是很有好处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2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有广开言路,发扬民主,才能不受蒙蔽,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以民为本,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真正提高执政能力,为民造福。

2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

22、还,除左正言,即言股肱大臣莫肯以身任天下事,且论:“欲慕祖宗而?追无术,欲斥奄宦而宠任益坚,欲锄奸恶而薄示典刑,欲汰滥缪而苟容侥幸,兼听而不能行其言,委任而不能责其效,苟且之习复成,党与之私浸广,最时病之大者。

image.png

23、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时刻牢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

24、在我国,听证虽然是“舶来品”,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历史上丝毫没有听证方面的思想,中国古代早有任人唯贤的主持制度和兼听则明的程序规则。

25、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引用《荀子》中的话,说君似舟,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曾写《十渐不克终疏》,从十个方面批评太宗没有保持贞观初年的优良传统,太宗把它写在屏风上,以便随时提醒自己。

26、一百零每个你在网上找到的观点你都会找到另外一个与之对应的相反观点。因此做决定时应该做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7、在我国,听证虽然是“舶来品” ,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历史上丝毫没有听证方面的思想,中国古代早有任人唯贤的主持制度和兼听则明的程序规则。

28、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9、八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看来是一点儿也不错的。

30、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

31、没有耐心则听不到真言。容言不是是非不辨,良莠不分,容言要有智慧,分得清哪是良言哪是谄言;还要有气量,听得进甜言蜜语,也容得下直言不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容言,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32、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

3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先人的古训。

34、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5、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

36、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时刻牢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

37、古人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应当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39、四做干部的应兼听则明,果断行事。

40、此诗描述夹谷山悠久的历史胜迹和当前的空幽景象,抒发探寻遗迹兼听夹谷啼莺的情怀。

41、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阐发的深刻哲理,已为千百年来社会实践所证实。

42、【出处】《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

4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应当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44、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引《荀子》语,谓君似舟,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5、他谏说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等,被唐太宗称为是一面可知得失的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4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一条古训。

4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流传千年而不朽的名言,就是魏徵在回答李世民的询问时提出的

48、【出处】《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image.png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