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官小说

爱造句 3年前 (2022-05-22) 句子大全 114 0

稗官小说:bàiguānxiǎoshuō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即野史小说,街谈巷说之言。明唐顺之《仪宾李公墓志铭》:“盖自诸史百家星官堪舆道书释经,下至稗官小説,皆能陟其津涯而发之诗歌。”清方苞《亡妻蔡氏哀辞》:“壬午夏,吾母肝疾骤剧,正昼烦聵不可过,命妻诵稗官小説以遣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纪昀》:“又好为稗官小説而懒於著书。”

1、夙好博览史传乘载稗官小说之书,编《西吴里语》四卷,《四库总目》皆记吴兴轶事。

2、《小史》本系稗官小说,不一定全据事实,但如红娘子的故事是极好的小说材料,而《小史》中也没有提到

3、群经诸史,下逮稗官小说,山经地志,无所不有,亦无所不窥”。

4、且手抄经、史、子、集,下自稗官小说、诸子百家,均有收藏。

5、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

6、笔者不甘就这样让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从此无迹可寻,于是参考翻阅了大量社会上流传的稗官小说、野史评话,终于寻找到了有关貂蝉身世、结局的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记录下列,权作对自己好奇心的一种交待。

7、予恍然自失,益■猎古今,以序、诗文与稗官小说之类,摘其要语以附之。

8、明焦?《玉堂丛语?文学》:“家故多书,至公则又倍力聚之,凡圣作贤述,山经海志,稗官小说,石室灵文,无不藏焉。

9、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

10、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

11、因听艺人说书,也在市上依稗官小说开讲,居然能倾动市人。

12、《遂初堂书目》把图书分成44类,从这本书目中可看出,尤袤的藏书包括经、史、子、集、稗官小说,释典道教、杂艺、谱录等等的内容。

13、明人钟泰华在《文苑四史》即指出恐出自稗官小说。

14、陈弘绪精通史籍,他还勤于古籍收藏,共得8万多卷,除经史子集外,保存了大量明末许多名家著作以及农圃、医卜、稗官小说。

15、嘉庆十八年的上谕中认为稗官小说词语鄙俚,主要读者为市井粗解文字之人。

16、此期间不接见宾客,穷尽天下古今典籍,旁及释老稗官小说,整日靠读书和静坐来探索“悟道”之方。

17、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但即使作为假托,而作者托之于献策与李岩,至少在两人的行事和主张上应该多少有些根据。在《四库全书》本《方舆胜览》的目录后面,还附有祝穆编撰此书参考的“名贤以序诗文及史传稗官小说”数千篇的篇名目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8、秀仁著作主要有小说《花月痕》,其《自序》曰:“见时事多可危,手无尺寸,言不见异,而肮脏抑郁之气无所抒发,因遁为稗官小说,托于儿女之私,名其书曰《花月痕》”。

19、文化艺术卷》)东林庵佛经堂藏书“充栋宇而溢边厢”“经史子集、稗官小说、释典道教,奇书秘本,无所不有。

20、易心莹深好典籍,广蓄道书,今天师洞所藏《正统道藏》、《二十四史》、《道藏辑要》、《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及诸子百家、搜神志怪、稗官小说等罕见书籍甚丰,多为其平日节衣缩食所购进庋藏,以供阅览。

21、至于该书的史料来源,据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无非来自邸报抄传耳闻目睹,诸家文集,以及稗官小说、杂缀小品等。

22、他勤学经史及诸子集录,据说连稗官小说也多有涉及。

23、袭勖潜心研读经史、诸子百家、稗官小说等各类书籍,30岁时,已名声大震。

24、余阅稗官小说不下千部。

25、《遂初堂书目》把图书分成四十四类,从这本书目中可看出,尤袤的藏书包括经、史、子、集、稗官小说,释典道教、杂艺、谱录等等的内容。

26、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

27、窃谓稗官小说,亦史之支流余裔,得与述古者并列;而吾国社会,又多欢迎稗乘。夙好博览史传乘载稗官小说之书,编《西吴里语》四卷,《四库总目》皆记吴兴轶事。

28、撰的《戴先生冠传》,称“其学自经史外,若诸子百家、山经地志、阴阳历律与夫稗官小说,莫不贯总。

29、甚至认为“东国之秘语,西方之至文,《离骚》、班、马之篇,陶、谢、柳、杜之诗,下至稗官小说,宋元名人之曲”,“申韩之书”等,“肌臂理分,时出新意”。

30、宋明理学兴盛时期,小说受到蔑视排挤,汤显祖对小说加以提倡,向理学家提出质问:“稗官小说,奚害于经传子史?

31、谭嗣同《南学会答问》)“王船山氏平生所著书,自经义、史论以至稗官小说,于种族之戚、家国之痛,呻吟呜咽,举笔不忘……”(杨毓麟《新湖南》)。

32、旁及稗官小说,下至诗词佳句,无不博引。

33、《歧路灯》第一○七回:“作文有主从,稗官小说亦然,只得从了省文。

34、及诸子百家、搜神志怪、稗官小说等罕见书籍甚丰,多为其平日节衣缩食所购进庋藏,以供阅览。

35、据“公安三袁”之一的袁中道记载:(李贽)所读书皆抄写为善本,东国之秘语,西方这灵文,《离骚》马班之篇,陶谢柳杜之诗,下至稗官小说之奇,宋元名人之曲,雪藤丹笔,逐字谁校,肌襞理分,时出新意。

36、其经史以下六门,考证亦未为精核,且多??,而鬼神一门,尤近於稗官小说。

37、所读书皆抄写为善本,东国之秘语,西方之灵文,离骚、马、班之篇,陶、谢、柳、杜之诗,下至稗官小说之奇,宋、元名人之曲,雪藤丹笔,逐字双校,肌擘理分,时出新意。

38、封建统治阶级历来鄙视稗官小说,甚至曰为“惑世诬民”的“异端”,千方百计地加以禁遏,而《荡寇志》这部纯属杜撰的稗官小说,却博得许多“当道诸公”的青睐,交口赞誉,视为维系“世道人心”的宝物,用来进行反动宣传,以抵制革命思想在群众中的传播,却又并不奇怪。

39、’”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

40、每见幕中公限,往往饮酒围棋,闲谈送回,或以稗官小说消遗自娱。

41、出处明?唐顺之《仪宾立公墓志铭》:“盖自诸史百家星官堪舆道书释经,下至稗官小说,皆能陟其津涯而发之诗歌。

42、除官方倡导的译书外,与之同时“稗官小说盛行,满人翻译者众。

43、其人对儒、道、诸子百家,乃至稗官小说、乡谈俚语皆甚为熟稔。

44、经、史、子、集,下至稗官小说,均有收藏。

45、对此,南宋人吴曾在其笔记《能改斋漫录?事实》“醉如泥”条下曾作过如下考辨:“按,稗官小说:‘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

46、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

47、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上载:“朝鲜人最好书,凡使臣到中土,……或旧典,或新书,稗官小说,在彼所缺者,五六十人日出市中,各写书目,分头遇人便问,不惜重值购回。

48、明人钟泰华在《文苑四史》即指出“恐出自稗官小说”。

49、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

50、此期间不接见宾客,“穷尽天下古今典籍,旁及释老稗官小说”,遂超脱程朱矩?,“学宗自然”,与庄子接近。

51、至于野史与其他写演义所要参考的稗官小说、轶闻笔记、档案材料又是一个海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