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甲曳兵:qìjiǎyèbīng基本解释:[throwawaytheirarmor(英armour)andtrailtheirweaponsbehindthem]扔掉盔甲,拖着兵器,形容大败而逃的狼狈相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详细解释:1.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而乃弃甲曳兵,望风奔溃,广平一带,州县纷然瓦解。”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第一节:“敌弃甲曳兵,退至二道桥。”2.泛指失败。比喻论争失败后的狼狈状态。梁启超《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于是乎所谓国民总意説,不得不弃甲曳兵,设遯词焉,而变为国民多数説。”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在《民报》坚决有力的进攻下,《新民丛报》终于弃甲曳兵、完全失败,最后不得不宣告停刊。”★◎弃甲曳兵qìjiǎ-yèbīng[throwawaytheirarmor(英armour)andtrailtheirweaponsbehindthem]扔掉盔甲,拖着兵器,形容大败而逃的狼狈相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抛弃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走的狼狈状。《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被公子翬奋勇当先,只一阵,杀得宋兵弃甲曳兵,逃命不迭。」
1、【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一百零一句话说完扬手一鞭,向前疾驰,行约二三里远近,但听前面鼓声大作,喊声震天,自家的铁甲军如溃堤之水,四分五裂,弃甲曳兵,落落然迎面奔逃过来。
5、是时英国忙于欧洲战事及保卫本土,在香港抵抗不力,仅仅18天即弃甲曳兵而走。
6、韩信回兵掩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
7、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8、澶渊之盟本身当然是不值得称道的,但澶州一战打得敌方落花流水,余敌弃甲曳兵而走,主要是寇准的指挥得当。
9、国民党军队整团、整师、整军弃甲曳兵,仓皇而逃。
10、殆尽,全部弃甲曳兵匍匐在地。
11、弃甲曳兵而【走】。
12、又如:弃甲曳兵;曳尾泥涂(比喻污秽卑鄙的行为);曳步(脚步轻缓挪移);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
1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4、又持六般法宝舞于手中,火光中斩妖破敌,狼兵惨叫不止,皆弃甲曳兵而走。
15、两军在云州城下交手,突厥将士慑于薛仁贵威名,纷纷下马跪拜,弃甲曳兵,望风而逃。但离妄在进攻长生殿时,却三次被叶校华打得大败,弃甲曳兵而逃,其至宝晓暨暨也被割下盗取。
16、第171-172幅描写残军败将弃甲曳兵而逃,有的背负受伤者步履艰难,近景为被焚的房舍,有三人被困于一片火海之中挣扎待毙,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些例子说明民间画师以人民生活创作源泉,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有意无意地揭露了建社会的种种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无能和残暴。
17、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
18、弃甲曳兵,过水重兴营寨;排枪列阵,穿珠别换门墙。
19、是时英国忙于欧洲战事及保卫本土,在香港抵抗不力,仅仅1 8天即弃甲曳兵而走。
2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③,弃甲曳兵而走。
2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2、两路夹攻,杀得冷军~,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
23、〖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5、且过子游子(夏),弃甲曳兵而(奔)。
26、岂知清朝天心厌绝,莫可挽回,所以弃甲曳兵,舟中之指可掬也。
27、这一仗,八路军大显神威,打得鬼子弃甲曳兵,狼狈而回。
2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9、长剑剑锋芒利,一剑挑去,官兵或是双目已盲,或是五官缺失,或是断腿少臂,或是破肚开膛,如同剁豆腐般把那群官兵打得七零八落,弃甲曳兵。
30、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1、这一仗,八路军大显神威,打得鬼子弃甲曳兵,狼狈而回。
32、韩信回兵掩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
33、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4、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5、当法军意识到战斗失利后,撤退时才被追了10公里便全军溃退,弃甲曳兵。
36、【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7、一句话说完扬手一鞭,向前疾驰,行约二三里远近,但听前面鼓声大作,喊声震天,自家的铁甲军如溃堤之水,四分五裂,弃甲曳兵,落落然迎面奔逃过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