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鹘:cāngh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唐宋参军戏脚色名。唐李商隐《骄儿》诗:“忽復学参军,按声唤苍鶻。”明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院本则五人,一曰副浄,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鶻,鶻能击禽鸟,末可打副浄,故云。”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一章下篇一:“所谓参军,便是戏中的正角,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两者相互问答,其作用则调谑讽刺,兼而有之。”
1、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当时的社火由祭祀、巫术、傩仪、百戏、乐舞、参军戏、民间杂耍等组成。
2、那时的戏剧比较简单,只有参军、苍鹘两个角色。
3、参军戏在唐代受到从宫廷到民间的普遍欢迎,宫廷演出的时候公主也观看(唐.赵?《因话录》);民间则反映在唐.李商隐描写小儿天真情态的《娇儿诗》里,所谓“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4、在《骄儿》一诗中有“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之句,足见晚唐时期连做游戏的孩子也懂得如何按既定的行当,来摹仿参军戏了。
5、浦江乱弹最初的行当配制,大致与宋杂剧和南戏相似,也具有五种相对稳定的角色类型,即末泥??男主角,后发展成为“正末”、“生”;引戏??戏头,多数兼扮女角,称“装旦”;副净??本自参军;副末??本自“苍鹘”;装孤?扮官的角色。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代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参军戏,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
6、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一章下篇一:“所谓参军,便是戏中的正角,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两者相互问答,其作用则调谑讽刺,兼而有之。
7、或许这个角色的发型和衣着扮起来跟一种叫苍鹘的猛禽有某种形似之处,所以称作苍鹘。
8、尝饮酒楼上,命优人高贵卿侍酒,知训为参军,隆演鹑衣?髻为苍鹘。
9、其中一个叫参军,即那被讽刺的对象,比较愚笨迟钝;戏弄参军的叫苍鹘,比较伶俐机敏。
10、被戏弄的角色名为“参军”,戏弄人的角色名为“苍鹘”。
11、忽然大叫翻身起,顿时作、岩头苍鹘。
12、知训为参军,隆演鹑衣?髻为苍鹘。
13、明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禽鸟,末可打副?,故云。
14、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15、王季重寄谑浪笑傲之体,不免绿衣苍鹘之仪容。
16、参军后来叫做副净,苍鹘后来叫做副末,鹘能击禽鸟,末可以打副净--这种表演法,就是对口相声时一个逗哏的一个捧哏的。
17、《说”丑”?相声》”:发展完成为戏剧,”参军戏”的固有成份没有灭没,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变名而存在于戏剧中。
18、演员演这类戏,总有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
19、从参军戏中的苍鹘演变而来。
20、由于苍鹘扮演的是儿童角色,孩子们很乐于模仿他。
21、其中扮演男、女主人公的,称为生、旦,还有源于“参军”、“苍鹘”的净、末(亦即副净、副末),他们与民间歌舞戏中的丑一起,合成一组滑稽角色,这就是南戏的5个主要角色。
22、这种戏一般有两个演员合作演出,其中一人显得十分机智,穿绿衣,称“参军”;另一人装扮得较愚笨,叫“苍鹘”,两人作幽默诙谐的对话,好似当今的相声表演。
23、宋梅尧臣《就野人买兔》诗:“霜浓草白兔初肥,苍鹘调拳猎犬携。
24、王季重寄谑浪笑傲之体,不免绿衣苍鹘之仪容。不审能重寄否。
25、《辍耕录》卷25《院本名目》条记载:“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禽鸟,末可打副净故云。
26、苍鹘的”鹘”字与”末”字同一韵母。
27、《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
28、来源于参军、苍鹘的行当,在这里叫副净、副末。
29、唐代又有“参军戏”,由“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表演,一人扮演曾任“参军”的官员,一人从旁戏弄,多具滑稽调谑因素。
30、每作文,镂心腐肾,如穿高云下苍鹘,挽劲弓射怒潮之猛捷,江左操觚家无不慕之。
31、苍鹘扮演的是童仆的角色,头扎?角,身着敝衣,受参军的呵斥指使。
32、唐李商隐《骄儿》诗:“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33、」明代名人王秆登在此作题跋中评说「解学士书法纵放,诗亦淋浪,往往有苍鹘脱鞲之气。
34、浦江乱弹最初的行当配制,大致与宋杂剧和南戏相似,也具有五种相对稳定的角色类型,即末泥??男主角,后发展成为“正末”、“生”;引戏??戏头,多数兼扮女角,称“装旦”;副净??本自参军;副末??本自“苍鹘”;装孤?扮官的角色。
35、韩诗又如江边断崖,古树盘结,乱石荦确;下有涛声拍岸,上有苍鹘栖巢;横空排?,奇崛幽险。
36、穿着绿衣服,叫做”参军”;另外一个梳着”苍鹘”。
37、唐参军戏苍鹘角色考论
38、尝饮酒楼上,命优人高贵卿侍酒,知训为参军,隆演鹑衣?髻为苍鹘。唐代的“弄参年”因与副手“苍鹘”争执与扑打,就不限于“文哏”了。
39、参军、苍鹘都是扮演戏中人物的脚色名称,实际上已构成“行当”。
40、古代有“参军苍鹘”的说法,它是唐代参军戏的角色名称。
41、不过照滑稽戏的传统习惯来看,那个颐指呵呼、不可一世的角色,往往在最后会露出破绽,反被那个一直被他欺侮的角色所嘲弄,所以苍鹘可能是个绵里藏针的机智角色。
42、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43、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禽鸟,末可打副净,故云: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装’。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