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学:shèngxué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孔子之学。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康熙朝,以朱子昌明圣学,有益斯文,命礼臣升躋神位於十哲之次。”梁启超《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北肇强学於京师,南开圣学於桂海。”
1、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举出等觉菩萨之三种修学,即:(一)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谓等觉菩萨住于顶寂定(即在众定之上),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三昧而入于金刚三昧,则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世尊告诉五人说:“你们怎能对无上之尊而称姓呢?虽然我心如空,无所分别,但你们这等骄慢,将招不善之报啊!”接着又告诉他们说:“你们莫以小智轻量我道成与不成,我已舍弃苦乐,行于中道,内心寂定,远离生老病死苦患,得成了正觉。
2、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日陈于前,以裨圣学。
3、圣学不能昌明,亦是儒者之耻。
4、又疏言:“圣学宜先读史。
5、孟子、陆九渊、王守仁为什么能够执圣学之枢、得圣人之道,唐甄认为这就在于他们的尽性事功心性之学。
6、辨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
7、就外傅,闻圣学,即以千古道脉为任,嚣嚣自得。
8、他力劝世宗“重温圣学”,以为新政之助。
9、著作有《圣学指归注释》、《养心启蒙录》、《白云斋笔记》、《赋歌骈词》、等传于后代。
10、圣学高深,崇儒重道。
11、而研究此学的门生则给予“圣学生”的称号。
12、十二岁就外傅,闻圣学,即千古自任,誓灭释老,开荤酒,作论数十篇辟异端,梦与孔颜晤言。
13、就外傅,闻圣学,即以千古道脉为任,嚣嚣自得。信死生齐,贫富同,贵贱等,则吾以圣人为嚣嚣。
14、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交章言溥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宜取备乙夜观。
15、修文重圣学,居敬守天真。
16、更能转出头来,复归圣学者,百无一二。
17、主旨在于请求朝廷选派学者撰写经书,“直与东鲁圣学并济,寰宇洪名”。
19、辞官归里后,在呈英宗的谢表中力陈十事,说:“一曰崇圣志,二曰广圣学,三曰隆圣德,四曰子庶民,五曰谨命令,六曰敦教化,七曰清百僚,八曰齐庶政,九曰广言路,十曰君相一德同心。
20、生平笃诚,信程、朱之学,以见知闻知述圣学之统。光宅威公,雅耽好此法,下笔之妙,颇为京洛所知闻。
21、祚驰疏劝勤圣学。
22、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辟佛论数十篇。
23、1949年随父迁香港,被聘为香港圣学院音乐教师。
24、谨上八庙昭穆异同,兼条次尝所答述者,乞赐折诸圣学,垂法万世。
26、则必有正谊足以广圣学,谠论足以究天变。次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圣学会自行解散。
27、伏乞简派儒臣,详细筹订,鉴成宪,酌时宜,毋徒陈进讲之空文,毋虚循延英之故事,庶足以开张圣听,裨益?聪,以立圣学圣治之基。
28、幼学既论列时政,其极归之圣学。
29、西方理想主义者,亦言正反及消极积极之相互为用,合以显宇宙之绝对真理,顾又不知于人心之开阖动静之际,自用工夫,以立人极之义,遂与中国圣学之传之切切于此者异。
30、《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若从此再加学问之功,以讲求义理,开广聪明,则太平之业,可计日而待也。
31、此圣学异端之大辨。
32、《圣学复苏》一书就具有上述的特质。《通书?圣学第二十》:“圣可学乎?
33、而研究此学的门生却给予“圣学生”的学号。
34、更能转出头来复归圣学者,百无一二。
35、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何来保组织常德“自立军”,谋应唐才常起义,事泄,化装逃往桂林,经姐丈介绍,加入广西圣学会。
36、一百六多谢剑圣!不过在下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剑圣入驻我雷光城中,在城中教导小儿,如若小儿来到迷离森林中与剑圣学艺,贱内会异常想念,所以请剑圣成全!
38、以“以人为本、以研促教、以法治校”为办学思想,以“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做真人崇善树德志趣存高远,求真知尚行思辨学业图精深”为培养目标,以“敬业乐群,博习通达”为校训,以“树立质量意识,启动园丁工程,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材,规范学校管理,突出学校特色”为学校工作目标,以“占领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实现民族教育现代化”为办学特色。《西河合集?文集》:《诰词一卷》、《颂一卷》、《主客辞二卷》、《奏疏一卷》、《议四卷》、《揭子一卷》、《札子二卷》、《馆拟判一卷》、《书八卷》、《牍一卷》、《笺一卷》、《序三十四卷》、《引一卷弁首一卷》、《题一卷题词一卷题端一卷》、《跋一卷》、《书后一卷》、《碑记十一卷》、《传十一卷》、《王文成传本二卷》、《墓碑铭二卷》、《墓表五卷》、《墓志铭十六卷》、《神道碑铭二卷》、《塔志铭二卷》、《事状四卷》、《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书易斋冯公年谱一卷》、《记事一卷》、《集课记一卷》、《说一卷》、《录一卷》、《制科杂录一卷》、《后观石录一卷》、《越语肯綮录一卷》、《何御史孝子祠主复位录一卷》、《湘湖水利志三卷》、《萧山县志刊误三卷》、《杭志三诘三误辨一卷》、《天问补注一卷》、《馆课拟文一卷》、《折客辨学文一卷》、《答三辨文一卷》、《释二辨文一卷》、《辨圣学非道学文一卷》、《辨忠臣不徒死文一卷》、《古礼今律无继嗣文一卷》、《古今无庆生日文一卷》、《禁室女守志殉死文一卷》、《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武宗外纪一卷》、《后鉴录七卷》、《蛮司合志十五卷》、《韵学要指十一卷(古今通韵括略)》、《赋一卷》、《九怀词一卷》、《诛文一卷》、《诗话八卷》、《词话二卷》、《填词六卷》、《拟连厢词一卷》、《二韵三卷(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八卷》、《排律六卷》、《七言古诗十三卷》、《五言律诗六卷》、《七言律诗十卷》、《七言排律一卷》、《五言格诗五卷》、《五言三韵律一卷七言三韵律一卷六言诗一卷》。
39、圣学院大学建立于1903年,是位于琦玉县上尾市。
40、关于杨玉圣学术志业的综合评论
42、高攀龙继承了程朱“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明确提出“学必由格物入”、“圣学正脉,只以穷理为先”的观点。
43、阐明圣学,濂洛同光。
44、天下第一奇人李宗吾与天下第一圣人孔子相遇,于是天下第一奇学厚黑学与天下第一圣学儒学互碰出惊世骇俗的光芒,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的文化心歧、人生困局、命运难题就迎刃而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小菜一碟,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想人人能够得以实现。
45、臣愿陛下谨守纪纲,毋忽公议,复留朱熹,使辅圣学,则人主无失,公议尚存。
46、是时,朝廷无事,稽古礼文之事,有坠必举,请赐经筵讲官坐,以崇圣学,选清望官专典陈言,以求治道,核守令六事,沙汰僧尼,举隐逸士,事见《太平传》。
47、圣学书院位于河南省汝州市。
48、《西河合集?文集》:《诰词一卷》、《颂一卷》、《主客辞二卷》、《奏疏一卷》、《议四卷》、《揭子一卷》、《札子二卷》、《馆拟判一卷》、《书八卷》、《牍一卷》、《笺一卷》、《序三十四卷》、《引一卷弁首一卷》、《题一卷题词一卷题端一卷》、《跋一卷》、《书后一卷》、《碑记十一卷》、《传十一卷》、《王文成传本二卷》、《墓碑铭二卷》、《墓表五卷》、《墓志铭十六卷》、《神道碑铭二卷》、《塔志铭二卷》、《事状四卷》、《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书易斋冯公年谱一卷》、《记事一卷》、《集课记一卷》、《说一卷》、《录一卷》、《制科杂录一卷》、《后观石录一卷》、《越语肯綮录一卷》、《何御史孝子祠主复位录一卷》、《湘湖水利志三卷》、《萧山县志刊误三卷》、《杭志三诘三误辨一卷》、《天问补注一卷》、《馆课拟文一卷》、《折客辨学文一卷》、《答三辨文一卷》、《释二辨文一卷》、《辨圣学非道学文一卷》、《辨忠臣不徒死文一卷》、《古礼今律无继嗣文一卷》、《古今无庆生日文一卷》、《禁室女守志殉死文一卷》、《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武宗外纪一卷》、《后鉴录七卷》、《蛮司合志十五卷》、《韵学要指十一卷(古今通韵括略)》、《赋一卷》、《九怀词一卷》、《诛文一卷》、《诗话八卷》、《词话二卷》、《填词六卷》、《拟连厢词一卷》、《二韵三卷(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八卷》、《排律六卷》、《七言古诗十三卷》、《五言律诗六卷》、《七言律诗十卷》、《七言排律一卷》、《五言格诗五卷》、《五言三韵律一卷七言三韵律一卷六言诗一卷》。
49、古人陈确曾说:“圣学之要,只在慎独。
50、二是“灭圣学”。
51、《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临朝听政,动容出辞,无一不中於礼节。
52、同时献「圣学十图」,并亲自进讲。
54、清田从兴《拟七德九功舞歌效乐天体》诗:“天纵聪明兼圣学,研精书史穷邱索。
55、游魂男猪角,创圣学院一般学部的学生。
56、太平请僧道有妻子者勒为民以减蠹耗,给校官俸以防虚冒,请赐经筵讲官坐以崇圣学,立行都水监以治黄河。
57、振纲筋纪,希圣学贤,才人杰士,蔚启万年。
58、《圣学》篇中,“今天下之弊极矣,其患在奢,其风自上,愚谓公侯之家,世禄之胄,一马之肴,费之数千,一食之须费之数百,以至宠赂公行,恬不知愧,害将有不胜计者。
59、上帝以好生之德,施之万世,故敕重阐圣学,再明道理。
60、创圣学院一般学部的学生。
61、《明史?顾宪成传》:“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
62、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63、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举出等觉菩萨之三种修学,即:(一)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谓等觉菩萨住于顶寂定(即在众定之上),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三昧而入于金刚三昧,则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
64、圣学院的学生们以学习神力为主。
65、学子云集,彰显圣学之荣光!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