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隐:qīyǐ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栖隐”。隐居。《隋书·隐逸传·徐则》:“遂怀栖隐之操,杖策入縉云山。”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诗:“君心尚栖隐,久欲傍路归。”明杨慎《蜀士》:“符载、杨衡、宋济、张仁宝皆蜀人,栖隐青城山。”清魏源《永嘉山水诗·西雁宫》:“昔贤栖隐地,静悟先天中。”
1、数次延请,携其妻栖隐鹿门。
2、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3、终于江西宜春仰山栖隐寺。
4、①仰山栖隐寺。
5、何年得栖隐,为觅秀峰踪⑹。
6、仰山栖隐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7、揣摩?黠吏,栖隐谢愚公。
8、当年的正信会,如何变成栖隐寺?
9、至十二年春,华校圆满,住持汉口栖隐寺。
10、谪仙栖隐地,千载尚高风。
11、偕同志数友,栖隐于蒙山。
12、*《抱扑子》:“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
13、三年之后,帝须栖隐阿?河山(巴Ahogan%ga^-pabbata),由摩哂陀统领僧伽。
14、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婉栖隐过,因此颇为出名。
15、栖隐过的如皋水绘园。
16、仙人栖隐处,不合使世闻。
17、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铭》:“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18、他明白说道:“栖隐非别事,所愿离风尘。
19、有石门寺,元柳贯云:石门山者,宋之禅伯进虎子所栖隐是也“。
20、《抱朴子》云: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
21、盖有道者决不愿以术眩人,栖隐岩阿,与天为徒而已。
22、鹿门山庞公栖隐,鱼梁洲刘表呼鹰。
23、寒山栖隐处,绝得杂人过。
24、仰山栖隐禅寺是禅宗‘一花五叶’之第一叶沩仰宗祖庭,该寺始建于唐朝会昌年间(八四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四年的历史,开山祖师为慧寂法师。
25、④古寺:指作者自己栖隐的兴化黎庵。
26、2003年9月,江西省宜春市在原址上恢复仰山栖隐禅寺。
27、明文徵明《送开封守顾君左迁全州叙》:“或从毁之,数其隐过,不遗?力。(又名东山)上,晋安帝时建,梁代处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都在寺里栖隐过。
28、遂怀栖隐之操,杖策入缙云山。
29、烟霞栖隐处,不羡武陵溪。
30、④岩栖:指栖隐于山林岩壑之中。
31、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珠殿连云,金层辉景。
32、清、民国都曾重修仰山栖隐寺,屡修屡毁。
33、草褐蒲衣,餐松饵术,栖隐灵岳,五十余年。
34、寒山栖隐处,绝得杂人过。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
35、原寺额“栖隐寺”三字为唐宣宗亲笔题赐。
36、庐山栖隐,晚归江东。
37、《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公卿贵仕,贤哲伟人,莫不严视招提,归仰慧觉,欲使法灯永传,胜因长久。后华仰桥的势力不断扩展,商团武装难以保全,遂由绅士华伟鹏、华源泰上山与华仰桥联系,愿将商团枪支全部归仰桥,由他负责保护商号安全。
38、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欲使法灯永传,胜因长久。
39、81岁圆寂于燕京西郊仰山的栖隐寺。
40、【浮山赋】云:“或携壶行吟,寄情山水;或结庐栖隐,放浪形骸。
41、西郊仰山的栖隐寺,直到他81岁圆寂。
42、仰山栖隐寺创建于辽代,盛于金。
43、卜居庐山栖隐洞,从学者百余人。
44、七郎塔,即香河城南于辛庄村栖隐寺塔。
45、榕城有栖隐之志,梅坞多传经之彦。
46、之二五八:“寒山栖隐处,绝得杂人过。
47、才子冒辟疆及爱姬董小宛的栖隐处。
48、这一代曾多是栖隐寺的佛产。
49、既然生不逢时,不如栖隐山林。
50、南朝梁陶弘景《华阳颂》:“方隅游琼刃,华阳栖隐居。
51、传大恒之左麓,常为抱朴子栖隐,因名葛洪山,观木石□秀,泉□沃冽,四时之气,清而煦,或者其然呼?
53、少怀栖隐,诵经四十余万言。
54、水镜庄前立有“汉水镜栖隐处”石碑。
55、湛侯栖隐处,荔子无余红。
56、相传为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栖隐之处。
57、从此其中建佛利,栖隐不复闻世喧。
58、归乡,栖隐于虎丘山。
59、后居江西庐山栖隐洞。
60、*《五岳真形图》之所以能在人类地图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因为其蕴涵有先进的地图绘制科学思想。又按《抱朴子》记载,“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鬼魅虫虎一切妖毒,皆莫能近”。
61、上苇甸的村民李仁莹将栖隐寺告到县衙。旧传杯渡禅师栖隐地。
62、栖隐寺,汉正街,就这样水乳交融。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