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焉:hū y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快速貌。《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宋 梅尧臣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诗:“ 仲氏 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清 陈维崧 《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用<片玉词>韵》词:“更沾茗粥,尘巾忽焉岸。”★拼音: 解释: 1.快速貌。
1、犹父之心,忽焉罔报。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3、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
4、『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5、黄先生说,中国历史上“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似乎有一个始兴而终亡的周期率。
6、明唐顺之《祭万古斋文》:“公不我留,忽焉厌世,属纩以前,神气清晶。
7、觉身在云霄之上,晕然一落,刃交于胸,痛苦不可言状,又移时,身驱重赘,刀孔渐阔,忽焉脱落,四支蠖屈。
8、也……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9、其亡也忽焉,不外就是若干个命运关键点,没抓住,凄风苦雨,惨淡一生;前面抓住后面失机,大喜大悲,空欢喜一场;只有全抓住了,方能大道朝天,顺风驶船。
10、拨乱之主忽焉,中兴之宗不祀[230]。
11、例句:奉教忽焉经岁,蒹葭伊人,自是朋辈相怀,终以一水为恨;若不肖于先生,直高山仰止耳。
12、如过隙兮已矣,同奔电兮忽焉。
13、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4、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1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6、昔世宗遥可汲黯之奏,故能恢隆汉道;桀纣诛谏,幽厉弭谤,是以三代之亡也忽焉。
17、语见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之“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18、明归有光《魏诚甫行状》:“闻太常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於学,以礼自匡饬。
19、语见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之“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卒,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来犬心遗一老,俾屏予一人以在位,茕茕予在疚!
20、前不久,祁剧《甲申祭》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再次向人们掀开了一幕幕历史场面:—李自成进北京,万民欢呼“迎闯王、不纳粮”山摇地动……—进城后不思忧患,而是拷比钱粮,重开考场……—功臣们肥马轻裘,美妻玉食,骄奢淫逸,侵扰百姓……—李自成深陷天命谶语之中,重门紧闭,杀忠臣、误军机、逼反吴三桂,最后终于大败亏输……仅仅4 3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便土崩瓦解,以李自成仓皇离京而告终……“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这便成了理所当然的提问。
21、吹万数窍,忽焉自已。
22、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23、冠年游学乐蜀蓉,锦冕未加情先浓,已觉琴瑟绕梁美,忽焉天籁复相聆,燕语明眸颦笑醉,梅兰婷绰更倾城,他山灵石洁胜玉,黄粱华梦原是空!
24、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25、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
26、《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27、拙作《长城万里图》,经之营之,忽焉十余载;若论构思,则早在半世纪以前。
28、他在来中国之前给张謇写了一封信,“与吾子别,今已二十三年矣……得人知己,自古所难,以仆不肖,窃尝奉吾子知己之言也,至今未尝暂忘于中,此生此世夫复何幸,亦复何求,将朝暮投劾,航海而南,从吾子于山椒水曲之间,以与吾子对论文史,忽焉忘世……”金泽荣曾派人去清公使馆探听张謇消息,知张謇考中状元,入翰林院,又辞京师回乡,因此写了这封信请清使馆代转。
29、四年前,他和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探讨了中国怎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坚信中共要坐天下。
30、倏尔却转,忽焉前引。
31、《论语?泰伯》中载,颜渊谓然叹曰:“仰之弥高,钻载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2、眄彼梁鱼,逡巡倒尾,沈吟不决,忽焉失水。
33、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4、遂为水戏(《续仙传》载张志和“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忽焉去。
35、忽焉见妙理,眼乱绵成花。
36、你居无定所,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瞻之在左,忽焉在右,总是在别人最需要你的时候,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37、仲氏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38、若目中未曾见者,忽焉睹之,则不觉拍案起舞矣,故贵新。
39、【出处】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
40、不多几日,宦成来到萧山,“招寻了半日,招到一个山凹里,几间坏草屋,门上贴着白,敲门进去”,只见“权勿用穿着一身白,头上戴着高白夏布孝帽。黄炎培先生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孛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
41、自纪元以迄于兹,朝三暮四,变幻靡常,忽焉以为是,忽焉以为非,又忽焉而非者又是,是者又非,胶胶扰扰,莫可究诘,绳以是非之正轨,恐南其辕而北其辙,始终未能达到也。
42、「无见顶相」,佛的无见顶相,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