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gōngy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官家的礼仪。《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2.复姓。周代鲁国有公仪休。见《史记·循吏列传》。
1、宋司马光《答谢公仪书》:“虽光之愚陋轻微,不足齿於僚列者,皆亲枉车骑,怀启袖谒,临其蓬荜,一无所遗。
3、这类变为“公”姓的复姓很多,如公索、公为、公华、公慎、公孟、公之、公父、公冉、公甲、公古、公文、公德、公良、公孙、公车、公金、公都、公建、公山、公祖、公宾、公仪、公输、公敛、公思、公若、公林、公坚、公施、公荆、公仲、公朱、公上、公叔、公仇、公行、公成、公师、公族、公正、公明、公子、公土、公襄、公牛、公玉、公牵、公干、公旗、公丘、公羊、公西、公何、公冶、公巫、公宣、公夏、公析、公南等,大都溶于公姓,原来带有公字的复姓,除公孙外已很少存在。
4、含有公字的复姓有:公索、公为、公华、公慎、公孟、公之、公父、公冉、公甲、公古、公文、公德、公良、公孙、公车、公金、公都、公建、公山、公祖、公宾、公仪、公输、公敛、公思、公若、公林、公坚、公施、公荆、公仲、公朱、公上、公叔、公仇、公行、公成、公师、公族、公正、公明、公子、公土、公襄、公牛、公玉、公牵、公干、公旗、公丘、公羊、公西、公何、公冶、公巫、公宣、公夏、公析、公南等。
5、这就是公仪休拔葵去织这样一则看似不近情理的、带有寓言性质的故事中,所蕴含的有深度的治国之道。
6、’”宋范镇《东斋记事辑遗?梅公仪》:“平晓,不知白须翁所在,以为神也。
7、曹操对曹丕说:“有什么事情要多向邴原与张范这两个人讨教。张范(生卒年不详),字公仪,河内?武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吏。
8、据郑注所说,公仪氏是鲁之同姓,鲁为周亲,似应行周礼才是。
9、公元1106年春天,枫林柯家牡丹盛开,邀请四方文人墨客举行牡丹诗会,饮酒赋诗长达一个多月,徐姓始祖徐公仪乘着酒兴题《牡丹诗》说:“魏紫姚黄未足夸,元龙百尺有王花。
10、从公仪休与学生子明不多的对话中,但我们不难看到,一个身体力行的师者形象。
11、宋梅尧臣《琴高鱼和公仪》:“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鳞来按觞。
12、出自姬姓,公仪氏:鲁王同族(缺)。
13、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
14、年底,吴公仪和陈克夫决定打擂。
15、出处《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16、宋王安石《内翰沉公墓志铭》:“沉公仪仪,德义孔时。
17、早上我妈回新店参加外公仪式,老婆请假在家里照顾女儿,说她已经可以原地旋转180度,也就是说头及脚的位置在睡觉的过程进行互换。
18、张范喜被抓去修齐长城,几年后竟查无音讯。张范字公仪,河南郡修武县(今河南获嘉)人。
19、出处:宋?欧阳修《再和公仪赠白鹇》:“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20、出处: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21、儒林传下?伏恭》:“十五年,行幸琅邪,引遇如三公仪。
22、一缕哀思闪过公仪骁深邃的眼眸。
23、其中翘楚者,当数宗师吴公仪为首。
24、据《孔丛子?公仪》篇载:鲁人有公仪潜者,砥节砺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25、归,应乡试长沙,同舍生失金,尚文为占曰:“君金若干,盗者青衣,手鱼肉,前行,后一白衣随之,肩荷重物。梅龙图公仪宦州县时,沿牒至漳州;素多病,预忧瘴疠为害,至乌脚溪,使数人肩荷之,以物蒙身,恐为毒水所沾。
26、乐声似泉水淌过林间晨风,公仪薰涂了墨绿脂蔻的指尖自浅色的水袖中露出,白丝软鞋踩着琴音,就像那唯独的一枝青花要攀着身体长出,却被扬起的纱衣轻而易举绑缚,那些动作有着禅意的美,比那夜她跳给公仪斐的还要令人惊叹佩服。
27、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
28、《孔丛子?公仪》:“君若饥渴待贤,纳
29、宋?苏辙《代李公仪谏议祭张文裕侍郎文》:“惟公擢秀齐鲁,朴厚忠良,自下升高,勤劳四方。
30、吴公仪(1897-1968),吴鉴泉长子。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