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辩:kǒubi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口辨”。1.能言善辩之才。《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隋书·陆爽传》:“朝廷以其博学,有口辩,陈人至境,常令迎劳。”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赞寧者,颇知书,有口辩。”《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此人甚有口辨,可以遣之。”2.口才好;巧言善辩。汉王充《论衡·自纪》:“口辩而不好谈对。”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流业》:“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宋司马光《苏骐骥墓碣铭》:“在洛阳者,秦、厉、代以口辩显战国世。”3.指争辩。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儿》:“无耻婢尚口辩耶!”★能言善辩的口才。《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1、夏使有口辩,延登不能折,往复数日不定,至以岁币为言,献甫不能平,从旁进曰:“夏国与我和好百年,今虽易君臣之名为兄弟之国,使兄输币,宁有据耶?
2、子庭善口辩,有诗名,平生好游,著有《不系舟集》。
3、唯与外弟萧琛相⑤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4、师居职强明,有口辩,而无廉平之称。
5、我没有什么好辩解的志贵已无法为自己开口辩解了。
6、后二十年有张捷三者,滑稽有口辩,号为午亭弟子,声音笑貌,颇似午亭。
7、伯23 : 4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8、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9、【出处】汉?荀悦《汉纪?高后纪》:“建为人口辩,初名廉直,行不苟合。
10、有口辩③,而涉猎书传。
11、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12、师居职强明,有口辩,而无廉平之称。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
13、臧孙辰曰:“禽有从弟名喜,虽在下僚,颇有口辩,若令喜就获之家,请其指授,必有可听。但辅政篇说郑儋归鲁,至德篇说臧孙辰请籴,明诫篇说卫侯之弟?出奔晋,今谷梁传无此义。
14、白求恩刚要开口辩驳,就给将军摆摆手止住了。
15、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16、《仪礼?士昏礼》“下达纳采”唐贾公彦疏:“未行纳采已前,男父先遣媒氏女氏之家,通辞往来,女氏许之,乃遣使者行纳采之礼。不平,闻杨氏新有宠,思有以结纳之为奥助,使仲通之长安,仲通辞,以国忠见,干貌颀峻,口辩给,兼琼喜,表为推官,使部春贡长安。
17、长得也是仪表堂堂,有大家风范,“仪状秀伟,倜傥尚气”,还“颇工文辞,有口辩,多权数”。
18、?班超?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19、利口辩给:利口:锋利的口才。形容能言善辩。
20、有雄姿壮气,果毅绝人,有口辩,好说兵事。
21、复入蜀,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宰相李林甫不平,闻杨氏新有宠,思有以结纳之为奥助,使仲通之长安,仲通辞,以国忠见,干貌颀峻,口辩给,兼琼喜,表为推官,使部春贡长安。
22、文苑传?边韶》:“韶口辩,曾昼日假卧。菩萨不但昼日见。
23、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24、《陈书?儒林传?顾越》:“越少孤,以勤苦自立,聪慧有口辩,说《毛氏诗》,傍通异义,梁太子詹事周舍甚赏之。
25、为人有口辩,性廉刚直,行不苟合。
26、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如《诗?齐风?东方未明》里“狂夫瞿瞿”。既有口辩,好臧否人物,尝语人曰:“我昨东方未明,过和氏门外,已见二陆两源,森然与槐柳齐列。
27、《论衡?定贤》:“故人欲心辩,不欲口辩。
28、越少孤,以勤苦自立,聪慧有口辩,说《毛氏诗》,傍通异义,梁太子詹事周舍甚赏之。
29、心辩则言丑而不违,口辩则辞好而无成。
30、募胆勇有口辩者,持牒密谕之以离间其党,与臣已遣三人入贼中。
31、口辩有才地,使魏。
32、《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33、唯与外弟萧探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34、4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35、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
36、4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37、不平,闻杨氏新有宠,思有以结纳之为奥助,使仲通之长安,仲通辞,以国忠见,干貌颀峻,口辩给,兼琼喜,表为推官,使部春贡长安。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