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词:fúc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虚饰浮夸的言词。《后汉书·明帝纪》:“先帝詔书,禁人上书言圣,而閒者章奏颇多浮词。”唐白居易《论于頔所进歌舞人事宜状》:“内足以辩明圣意,外足以止息浮词。”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也是喒不合就听了这一谜的浮词。”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敷衍凑拍,满纸浮词。”2.指应酬之言。《再生缘》卷七九:“尔娘亲,一派浮词虚爱惜,应酬全是为夫家。”3.多休累赘的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规范本体谓之鎔,剪截浮词谓之裁。”唐刘知几《史通·浮词》:“昔夫子断唐虞以下迄於周,翦截浮词,撮其机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读沉约、魏收诸史,而知李延寿之史之得也,其浮词简也;读范曄、陈寿二史,而知李延寿之史之失也,其琐説详也。”
1、《后汉书?明帝纪》:“先帝诏书,禁人上书言圣,而闲者章奏颇多浮词。
2、因此,写作求职倍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切忌套话连篇,浮词满纸。
3、传统的碑颂之体往往多浮词谀字,要写得落落大方,委实不易。
4、儒家的知识最终没有形成属于生命的,就是因为儒家还有“卖弄”的痕迹,老子批判儒家“骄气多欲,浮词淫志,”儒家的知识真是这样的。
5、从前人曾说什么“芳草天涯”,到身历此境,方信这绝非浪饰浮词,恰好能写出他在当年所感。
6、顾留馨先生称武氏著作为“简练精要,无一浮词”。其书芟削浮词,标举要领,使朱子之说不惑於多岐。
7、浮词伪语,随意编造,断不可信。
9、其言教所设,多抑浮词,显言正理。
10、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
11、本省皆熟苗,可通情语,燕以走卒,素习此,浮词相挑,递野合于绿阴深处。
12、《文心雕龙?熔裁》:“规范本体谓之?,剪截浮词谓之裁。
13、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规范本体谓之?,剪截浮词谓之裁。
14、唐刘知几《史通?浮词》:“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15、秦少游「一向沉吟久」,大类山谷〈归田乐引〉,铲尽浮词,直抒本色。
16、相反,对自由言论的责任甚至要求国家保护那些“关于公共事务的伤害性言论以确保我们没有扼杀公共讨论”。151然而,规则的堆积,肯定扼杀人的自在,若一味拘泥于所谓规则行文,无异于削足适履,刻舟求剑,必使浮词伪语充斥文间。
17、若满篇浮词,于实无补。
18、其言教多贬抑浮词,彰显正理,路见神树鬼庙必焚除之。
19、总之,临文之际,对於字句务求雅驯,汰繁冗,屏浮词。
20、邓天壁幼颖慧,性淳厚,言无浮词。
21、然而,规则的堆积,肯定扼杀人的自在,若一味拘泥于所谓规则行文,无异于削足适履,刻舟求剑,必使浮词伪语充斥文间。
22、在编撰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删浮词、除重复、论精要”。
23、帝纳李谔之策,由是下制禁断文笔浮词。
24、皆具有根据,要异乎虚骋浮词,徒凭臆断者矣。
25、它不事豪华铺张,不假浮词虚饰。
26、一百四这些文字、句法恰到好处,句子本身弹力充溢,简明洞畅如哀家梨,读之口角余香;气格高峻,无丝毫磕绊疙瘩,更无浮词赘句。
27、(《史通》卷六《浮词》)所以古书
28、清俞樾《<显志堂集>序》:“先生治经,通小学,故不为浮词,尤精隶首之学,能推而行之,清丈之法生焉。
29、框架虽然大、跨度虽然长,但整个作品没有浮词华语和虚张声势,没有套话官腔,而是求实叙述,诚恳描写对象,客观展现。
30、他还亲自参与演出,“躬践排场,面敷粉墨”,获得了丰富的舞台体验,这使他的戏剧创作更具有当行本色。《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铲尽浮词,直抒本色,而浅人常以雕绘傲之。
31、若一味浮词套语,岂复为阿凤哉!
32、帝以为浮词乱政,责降庐州府知事。
33、唐刘知几《史通?浮词》:“而鸟官创置,岂关郯子之言;髦头而偶,奚修奉春之策。
34、《再生缘》卷七九:“尔娘亲,一派浮词虚爱惜,应酬全是为夫家。
35、唐刘知几《史通?浮词》:“夫人枢机之发,??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
36、《清史稿?选举志七》:“廷议陇其不计缓急轻重,浮词粉饰,致捐生观望,迟误军机,拟夺职。
37、《史通?浮词》:“心挟爱憎,词多出没。
38、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
39、【出处】:《清史稿?张煌言传》:“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40、枚吉作选论,务在实用,不尚浮词。
41、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敷衍凑拍,满纸浮词。
42、出处唐?刘知己《史通?浮词》:“天文以害意,自古而然,拟非其伦,由来尚矣。
43、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也是?不合就听了这一谜的浮词。
44、或古书近出,前志阙而未编;或近人相传,浮词鄙而犹记。
45、御史冯允中等言:“文升、珊历事累朝,清德素著,不可因浮词废计典。
46、帝谓瑾曰:经筵,讲书耳,浮词何为?
47、【释义】: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
48、小人浮词,慎勿轻听。
49、後来在庆州、清河、骊山、三原、武功等地说教,所说直显正理,删去浮词。本省皆熟苗,可通情语,燕以走卒,素习此,浮词相挑,递野合于绿阴深处。
50、语言简炼而少有浮词。
51、他主张诗歌质朴自然,力戒浮词。
52、左思抗色厉声,则令人畏;潘岳浮词浪语,则令人厌,欲其入人也难哉!
53、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54、唐刘知几《史通?浮词》:“夫探揣古意,而广足新言,此犹子建之咏三良,延年之歌秋妇。
55、李二曲针对“边臣不知忠义,而争先奔走,妖贼不知正道,而大肆猖獗,中外贪肆成风,缙绅奔走竟成俗”的社会时弊,以及宋明以来,把儒学作为单纯的章句之学、流于浮词、以至空谈心性、游谈无根的恶劣作风,反省儒学,抨击儒学的贵族化、专制化倾向,以还原传统儒学“经世致用”、“康济群星”的优良传统与基本宗旨,倡导“明体适用”,提出“悔过自新”、“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学说。
56、因此,“刊落浮词,独求真解”,是钱大昕,同时也是乾嘉时期多数学者的共同的观念。
57、其叙述简要、精练,无一浮词,代代相传至今,被太极拳界奉为经典。
58、著有《萍浮词》。
59、后来在庆州、清河、骊山、三原、武功等地说教,所说直显正理,删去浮词。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