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雷:wén lé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 裴松之 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 备 因谓 操 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勉从虎穴暂趋身,説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苗乡的青年男女们则更是闻雷起舞。
2、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罗贯中
3、瑶山人终于不再!闻雷色变”。
4、曲目以历史故事为主,如《闻雷失箸》、《古城聚义》、《宫门挂带》等。
5、;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7、水蜜桃推雷震红,闻雷见一晕红工。
8、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9、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10、星辉村气候湿润,四季如春,有“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称。
11、宁调元《书感》诗:“天阴雨骤昼闻雷,犴狴重重即夜台。
12、伏棂槛而?听,闻雷霆之相激。
13、《?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声。
14、适昼晦欲雨,闻雷声。
15、其诗描写得很生动: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
16、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
17、出处:宋?陆佃解《?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霪。
18、迅响一跌,如闻雷声。
19、(譬喻)谚言象闻雷则牙上生华。
20、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21、由此引出上片闻雷听雨之人。
22、次日闻雷,已而晴,乃往五老峰。
23、唐朝韩渥诗道:“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24、母畏雷,每闻雷则披衣走其所。
25、闻雷泣墓图。
26、这孩子很聪明,闻雷失箸,反应比同龄儿童快十倍。
27、出处:《?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28、瑶山人终于不再“闻雷色变”。
29、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
30、开口诵经,四十余齿,时闻雷雹,出一弹指。
31、左边刻有“神仙传”故事,右边刻有“行孝图”,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几个故事,自左向右依次为:《哭竹生笋》、《扇枕温衾》、《怀右遗亲》、《为母埋儿》、《闻雷泣墓》、《恣蚊饱血》、《卧冰求鲤》。
32、夫忧患之来撄人心也,非直蜂虿之螫毒,而蚊虻之惨怛也,而欲静漠虚无,奈之何哉?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33、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泰山之形。
34、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
35、“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
36、正值闻雷惊蛰后,我农应得沛甘霖。
37、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38、老僧人看了看金夕,又意味深长的看了看闻雷失箸的谷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