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tōng jiǎ 基本解释:[interchangeability of words or characters] 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详细解释:1. 互相借用。 明 文徵明 《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於伦谊至篤也。” 张元济 《<愧郯录>跋》:“书此以识吾友通假之惠,并为是书庆幸焉。”2.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迭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穀”,借“吁”为“吁”。★◎ 通假 tōngjiǎ[interchangeability of words or characters] 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古书常用通假字,可包括三种:一、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二、双声通假。如借果为敢。三、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
1、针对《周易》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帛书《易》 、竹书《易》语言研究的现状,目前亟需解决与语言文字有关的版本问题, 《周易》语言文字的性质特点、时代性问题, 《周易》语言的口语性、社会性问题,古音通假问题等,以纠正《周易》语言文字研究中一些错误倾向。
2、前言:杨上善在《太素》注文中对通假字的处理,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
3、通假字:进,字文进,钱唐人也。
4、传说舜弟象封于有庳,庳、鼻古音相近通假,鼻为象之特征,有庳盖附会服象之事而出现。
5、另也称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
6、周在上古为舌根音,汉语的通假字可以为证。
7、摘要文章从六种通行的《诗经》注释版本中整理出四类误释通假字的情况:误将借字当作本字;误将异体字当作通假字;误将古今字当作通假字;误将词义引申当作假借。
8、俺从不写错字,但俺写通假字。
9、由假借所引起的字词关系的变化,既可以指某词在已有专造字的前提下,书面用字时借用别的字来表示的情况,还可以指某词在已有专造字以及专用假借字的前提下,书面用字时借用别的字来表示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某词古今用字的不同与通假两类。
10、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传统训诂学上两个术语,在现代的古书注释工作中常常出现古今字与通假字不分的现象。
11、单是中国兵书集成就达46册,还有康熙字典、上古汉语、通假字典、同源字典等。
12、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谢: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13、字的通假与变调的序列
14、另外,也称“土星”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
15、古今字、通假字不改。
16、若从多学科角度来论证蜍兔之变的通假说,便会对其合理性产生怀疑。
17、此例中的“女”与“汝”属通假字。
18、以举例的方式,对书中将古今字与同义词误作通假字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予以补正。
19、著有《说部卮言》、《水浒研究》、《小说词语汇解》、《汉碑通假异体例释》、《百奇人传》、《异伶传》、《小说辞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古剧备检》、《诸子末议》等学术论著,另有《红手套》、《老虎党》及言情小说《落花流水》等,并曾将《啼笑因缘》、《秋海棠》等十余部小说改编成弹词。
20、读曰、读为说明通假字的术语。
21、凡经史传注诸子百氏所引,以及汉、唐、宋之石经、宋、元椠本,皆校其异同;或字有古今,或音近通假,或沿袭乖舛,悉据古义而疏证之,前儒论说,并为搜集。
22、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语文知识》(郑州大学)2007年第1期。
23、陕西的方言所替代本文通假字。
24、真是最令人费解的一件事,本该正经的时候大家通通不正经,结局已经注定,终于可以名正言顺不正经了,大家又通通假装正经,如果能将这假装的正经维持到最后一刻,也算可歌可泣,但大家明显没有做到。
25、“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26、通假字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27、近年出土楚简和典籍中的通假异文与上古声母研究
28、贵族墓群中曾发掘出一应国国君王冠上的标志-----白玉线雕鹰,又因古汉语“应”、“鹰”同源通假,故平顶山别称“鹰城”。
29、也写作填星(镇与填为通假字)。
30、另外还须将通假字与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31、以列举的方式具体分析了书中将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认为其有进一步补正和完善之必要。
32、摘要敦煌变文中有一种特殊通假,即
33、写,通假作“泻”。
34、作为文字学意义上的异文,主要是指通假字和异体字。
35、这些现象启示我们,通假字研究与古籍整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假字是古籍整理中值得花大力气研究的课题。
36、通假字的本义和假借义读音不
37、通过与《中原音韵》声调和现代汉语北京话变调的比较,我们可以解决“一”字变调的来源问题,同时在变调的序列里为这种通假找到一个位置。
38、小写假名以及促音与普通假名的输入方法相同(重复按键)。
39、校注先校注, “校”是考论简、帛本文字异同,定其是非。 “注”包括辩识通假、考释文字、诠释字义等。
40、贤首于五教之外,又立十宗之名?(1)我法俱有宗(犊子、法上、贤胄、正量、密林山等五部,以及经量部中的一派),(2)法有我无宗(雪山、有部二部),(3)法无去来宗(法藏、饮光、大众、鸡胤、制多山、西山住、北山住等七部,以及化地部中的一派),(4)现通假实宗(说假部及经量部中的一派),(5)俗妄真实宗(说出世部),(6)诸法但名宗(一说部),(7)一切皆空宗(大乘始教),(8)真德不空宗(大乘终教),(9)相想俱绝宗(大乘顿教),(10)圆明具德宗(大乘圆教)。
41、余”当为“馀”之误植,但字书说“余”、“馀”相通,古人喜欢用通假字,这可姑且置之勿论。
42、通假字保留;异体字酌改为通行字;凡显系手民误植者,径改不出校记。
43、前后呼应,通假字运用得当,新颖。
44、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三个互不包容的术语。
45、校注先校注,“校”是考论简、帛本文字异同,定其是非。“注”包括辩识通假、考释文字、诠释字义等。
46、盖?为不常见字,后改为公玉;又或公玉、公?互相通假也。
47、问题的例子;“上下文异字同义例”中既有通假字的问题,也有古今字的问题,还有同源字的问题。
48、这里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与”在“咸与维新”中到底是介词“给”的意思,还是动词“参与”的意思;或者说一个字的读音,是根据原来的还是后来的意思来定(这里与古今字、通假字无关)。
49、绎与峄,通假字,《尚书》云:“峄阳孤桐”,《尔雅》语:众山联络为“绎”。
50、鱼妇,即鱼凫,妇、凫同音通假。
51、“或”、“惑”通假,“从”、“徙”形讹,《孔子家语》“人皆”,“我独”;“趋彼”,“或(惑)之”;“守此”,“不徙”严密对应,虽文句刻板少变化,但理路清晰胜《说苑》。
52、鱼凫的“凫”字有好几种通假字。
53、字词句A.字音:机杼〔zhù〕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鸣溅溅〔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hán〕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54、海安贤友正通假日酒店中餐厅和宴会厅格调高雅、富丽堂皇。
56、单是中国兵书集成就达4 6册,还有康熙字典、上古汉语、通假字典、同源字典等。
57、摘要敦煌变文中有一种特殊通假,即用“以” 、 “亦” 、 “意”等字替代“一”字,这种异乎寻常的通假,表明了一种特殊的语音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语法功能有著一定的联系。(全部)设置详解1 :要改变文件夹详细列表中文件名,文件大小,类型,修改日期或者其他列的默认顺序,只需要把鼠标定位在那一列的标题上,然后左右移动鼠标。
58、园艺学所关心的首要问题是大产量、高质量和从其他科学引申而来的有用的信息。另外还须将通假字与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59、敦煌变文中有一种特殊通假,即用“以”、“亦”、“意”等字替代“一”字,这种异乎寻常的通假,表明了一种特殊的语音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语法功能有著一定的联系。
60、由突破机构进行有关青少年文化价值的调查发现,不足两成香港青少年想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有九成更视国庆日为普通假期。
61、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
62、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ye三声通假字同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63、不明通假往往造成误删、误改、误点、误译、误点复误译、滥用等方面的问题。
64、字词句A.字音:机杼〔zhù〕鞍鞯〔ānjiān〕辔〔pèi〕头鸣溅溅〔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hán〕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65、至今流传的民谣“起大(dà)早,喊大(duò音舵)小(即大儿子),上大(tàī音太,通假太、泰,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骈雅训纂》,意即极大)垛”,便是当时先进的吴文化对今大垛镇发展产生促进作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