劾奏:hézòu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汉书·韦玄成传》:“徵至长安,既葬,当袭爵,以狂不应……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南史·袁昂传》:“时尚书令王晏弟詡为广州,多纳賕货,昂依事劾奏,不惮权家。”明无名氏《鸣凤记·幼海议本》:“昨已约兵部张鹤楼、工科吴惺斋联名劾奏,谅他必来议本。”★上奏罪状,加以弹劾。《汉书.卷七三.韦贤传》:「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昂依事劾奏,不惮权家,当时号为正直。」
1、司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及时上奏行罚,而阿庚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2、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共劾奏晖。
3、与清军御史汪琳中交通为奸利,通劾奏,逮治之。
4、部议以之芳劾奏有因,裔介应削秩罚俸,上宽之,命供职如故。
6、帝不悦,有司承旨劾奏三公,茂遂坐免。
7、1199年二月,谏官张釜劾奏其谤讪。
8、隗劾奏文致甚苦,事虽被寝,王氏深忌疾之。
9、后为御史劾奏,迁任户部侍郎。
10、初置时能持节,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
11、及第对策忤权要,以冒籍劾奏,欲置重典。
12、稍迁青州刺史,劾奏贪浊二千石数人,安旁嘉之,征拜尚书。
13、噶礼就买通官吏,得到张伯行弹劾奏稿。
14、史案其事,遂劾奏之,云:“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
15、世达劾奏,帝镌思秩。
16、御史台劾奏刘公辅言泄狱情。
17、三府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许可,事遂寝。
18、魏谟等共劾奏德裕挟私怨沮伤僧孺,帝置章不下,诏德裕覆实。
19、兵部劾奏,命允?议其罪。
21、有司劾奏之,矩、茂不敢复言。
22、三公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
23、卓敕司隶校尉宣?以灾异劾奏,因策免彪。
24、遏必隆知其恶,缄默不加阻,亦不劾奏。
25、太监张方占民田为皇庄,经陈省劾奏,庄田收为公有,制止横敛十三万金。
26、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27、中正,屡次上书劾奏宦官、外戚专权。言官交章劾奏,严旨切责,令戴罪图功。
28、,劾奏不称职的郡国长官。
29、仆散安贞,本名阿海,以大臣子充奉御。劾奏平章政事仆散揆。
30、劾奏清道官不尽职,罢之。
31、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
32、史嵩之劾奏将他贬为江陵酒官。
33、劾奏苏轼回四川居丧时贩运货物入川。
34、三府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
35、翟鹏秉公劾奏,反被赵瑛所讦。
36、丞相若有过失,反由尚书问状劾奏。
37、睿宗以幽求等属吏,劾奏以疏间亲,罪应死。
38、《陈书?宗元饶传》:“元饶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
39、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
40、立等劾奏祝诅谋反,大逆。劾奏清道官不尽职,罢之。
41、元饶劾奏曰:“臣闻建?求瘼,实寄廉平,褰帷恤隐,本资仁恕。
42、江西顽固派御史徐道?等劾奏皮锡瑞“离经畔道,于康有为之说心悦诚服”。
43、乡差役人,在职官如敢抑令别雇承符、散从承代其役者,转运司劾奏重责。
44、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臣闻放勋之殂,八音遏密,虽在凡庶,犹能三载。
45、又曰:'文武怀奸避事,许内臣劾奏,则奸贪自息'。
46、招远市第三职业中专地处经济发达的蚕庄镇政府驻地西侧,文三线一级公路于学校门前横贯东西,交通极为便利。”颜师古注:“二司者,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追奏石显扬著先帝任
47、乃再上章劾奏,并留大夫,不允。
48、布政使,被劾奏,奉旨革职。
49、尝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子谅劾奏仙客,其语援谶书。
50、更有大量弹劾奏章要求罢免方从哲。
51、阿支持夏侯胜,不同意劾奏。
52、臣不敢以妄拟阁臣为嫌,劾奏同列为咎。
53、举于是劾奏贪猾,表荐公清,朝廷称之。
54、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
55、冲有子三十人,并致通官;第十二子?。噶礼就买通官吏,得到张伯行弹劾奏稿。
56、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57、上曰:“卿劾奏甚当。
58、御史劾奏景,景党诱冯六家奴发盗屏事。
59、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
60、司隶校尉初置时能持节,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
61、劾奏:‘彦卿杀人阙下,请论如法。
62、后被司隶校尉韩演劾奏,自杀。
63、又继而科、道、九卿,文章劾奏,即昔之拜门墙、称假父者,亦反颜相向。
64、持书:拿着弹劾奏章。
65、予度岭之五年,庚子,上以三殿工,榷矿税,令中使者驻湖口,南康太守吴宝秀不奉令,劾奏被逮,其夫人哀愤,以缳死。
66、有司劾奏之,太祖不问也。
67、《汉书?韦玄成传》:“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关内侯。
68、喜于是劾奏恕,下廷尉,当死。
69、如《昭明文选》卷40“弹事”栏载南齐永明年间,御史中丞沈约弹劾王源与满氏联姻、受满氏聘钱五万事,即因“风闻”;《梁书?萧颖达传》,御史中丞任劾奏征虏将军萧颖达非法征收生鱼税,亦根据“风闻”;《梁书?王亮传》任劾奏尚书左丞范缜“附下讪上”,同出“风闻”;宋、齐、梁、陈诸朝,类似御史台官僚以风闻弹劾大臣的故事,屡见不鲜。
70、王莽乃劾奏何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策免。
71、御史劾奏夏侯胜非议诏书,诋毁先帝,不道;丞相长中黄霸亦以阿纵不举劾得罪,一并下狱。
72、不久,刘泽清入朝,马士英阴令其劾奏大器、雷纟寅祚心怀异图,迫使大器乞休离位。
73、有贵戚以其车?争道,不避仗卫,公于车中劾奏之。
74、敝使贼捕椽絮舜有所案验,舜以敝劾奏当免,不肯为敝竟事,私归其家。金州冯行袭奏当道昭信军额内一字,与元帅全忠讳字同,乃赐号戎昭军。
75、会征讨流贼改公随军督饷公请发帑银分路籴复取存留者从权?济储悉盈羡公以兼宪职乃劾奏山东巡抚张凤酗酒怠政捕盗都宪宁果及指挥江彬贪功妄杀并论诸将老师玩寇疏入上嘉之。
76、言官交章劾奏,严旨切责,令戴罪图功。
77、既又劾奏明里董阿不当摄祭太庙。
78、舜以敞劾奏当免,不肯为敞竟事,私归其家。
79、尚书右仆射元钦与从父兄丽妻崔氏奸通,回乃劾奏,时人称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