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掠:fénlü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焚烧抢掠。《新唐书·康承训传》:“勛闻徐已拔,气丧,无顾赖,众尚二万,自石山而西,所在焚掠。”明陈子龙《中都》诗:“汤沐恣焚掠,松楸尽翦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既明,始知村中焚掠殆尽。”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然而中国有枪阶级的焚掠平民,屠杀平民,却向来不很有人抗议。”★放火抢劫。《新唐书.卷一四八.康日知传》:「勋闻徐已拔,气丧,无顾赖,众尚二万,自石山而西,所在焚掠。」《聊斋志异.卷七.阿英》:「既明,始知村中焚掠殆尽。」也作「焚劫」。
1、柔佛国副王在彭亨大肆焚掠而去。
2、贼闻,欲就抚,相戒毋焚掠。
3、江、浙交界莠民设枪船,所至焚掠,此辈视官兵盛衰以为向背,克复时必为内应。
4、烧阊阎门枫桥一带,“焚掠殆遍”,“积蓄纤悉无遗”。
5、文源阁书于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掠圆明园时,随圆明园化为灰烬。
6、(中山)县属竞进社匪首方鉴,又名方镜如,串同青年堂匪李公藩、刘榕等,专事劫掳奸淫焚掠。
7、二百三三百零一年前,它是“万园之园”,一百多年前,它惨遭兵匪焚掠,三十年前,它是故宫禾黍,如今,它陷入尴尬茫然。
8、窃谓行师首禁焚掠,克城先谋戍守,否则旋得旋失,民间无孑遗矣。
9、越辛巳年(光绪七年,1881),黎人知观察远宦,集众大乱,附近村墟尽遭焚掠。
10、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大肆焚掠圆明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化为灰烬。
11、二百四三百年前它是万园之园,一百多年前它惨遭兵匪焚掠,三十年前它是故宫禾黍,如今它陷入尴尬茫然。
12、金史时元帅内族承裔、移剌粘何伐宋,所下城邑多所焚掠,于是鼎上言:“承裔等奉诏宣扬国威,所谓‘吊民伐罪’者也。
13、《新唐书?康承训传》:“勋闻徐已拔,气丧,无顾赖,众尚二万,自石山而西,所在焚掠。
14、百姓赖以取掘草根树皮度日,而明军各卫所驻军和地方官吏,不但不以悯恤,反而横征暴敛,激起了苗族同胞的愤恨,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龙塘的龙许保(民间称龙西波)、新寨的吴黑苗又在新寨称“王”,树起义旗(现起义旗还保存完好无损),迫使明王朝再度调集贵州、湖广、四川号称兴师十万明军进行“平苗”,苗族起义军“据城防守、潜伏林篝、昼伏夜行”,“官有千军万马,我有千山万洞”“诸葛亮有七纵七擒,我苗人有三紧三慢”,于是“破思州府,执知府李允简等去、知事王月谦、府史孙文丙”,“据印江县,虏知县?文伯”,“陷石阡府,虏推官邓本忠,焚掠帑藏狱市、知府张邦瑞携印逃”,攻平头、战黄蜡、击铜仁、破省溪、取施溪、夺万山、入麻阳、围凤凰、逼永绥等等,与明军血战13年之久。
15、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
16、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
17、金人陷濠州,知军州事王进被执,大肆焚掠。
18、明天启六年(1626年),元谋土司吾必奎反,召各地土司率兵讨伐,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乘机进驻昆明,随即进攻沐府,沐天波逃往滇西,沙定洲军焚掠沐府,沐氏家败人亡。
19、清陈孚益《馀生记略》:“是时微特无苏州人声口,即鸡犬俱无声,惟任贼辈猖獗焚掠。
20、圆明园被焚掠的两个问题辨疑对人们全面了解圆明园大有裨益。
21、二年,土寇张广焚掠掖、潍诸县,遣兵击败之。
22、旋因乏饷,全军哗变,劫官吏府库,纠众数千,沿途焚掠,江北人心大动。
23、据《民国吴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自太仓入海口进犯苏州,烧劫于阊门、枫桥一带,“焚掠殆尽”、“积蓄纤悉无遗”。
24、初刘瞎么等十余人,于上年四月倡议以齐榔为名,敛钱建庙,谓官不理词讼,不究盗贼,不如在乡私理沉河,由乡断桉罚处;且以乡成事后,一切钱粮由乡作主,愚民听从,遂于各村寨选派驻武断乡曲之人,充作头目,管领数千百户,或百数十户不等,是年复造鸟枪大炮,不入伙者焚掠之,派差拘拿,捆杀多命。
25、《感事》诗:“焚掠为一空,腥臊未湔洗。
26、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
27、王子靳不予,副王怒,即归国发兵来攻。副王乃大肆焚掠而去。
28、侯景遣军攻浙东时,公开提倡鼓励诸将烧杀抢掠奸淫和屠城,以扬威名,故其将领专务焚掠,杀人如草。
29、地经江徼饱焚掠,夜夜防贼弯长弓。
30、贼突越后岭,入县焚掠,国华、抡魁俱不支,先后至武阳。
31、纵兵焚掠,长安洗劫一空。
32、此诗“为长庆体,叙述黄巢焚掠,借陷贼妇人口中述之。
33、提镇中如曾秉忠水师通贼焚掠;马德昭掠苏州、上海;李定泰掠湖州、嘉兴;向奎每战辄败,败辄行劫;冯日坤部兵掠妇女。
34、圆明园被焚掠的两个问题辨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