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谕

爱造句 2年前 (2022-06-14) 经典造句 125 0

讽谕:fěng y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讽喻 ”。用委婉的言语进行劝说。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諭,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三国志·吴志·阚泽传》:“ 泽 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 贾谊 《过秦论》最善, 权 览读焉。” 明 刘基 《送张山长序》:“余观诗人之有作也,大抵主于讽諭。盖欲使闻者有所感动而以兴其懿德,非徒为诵美也。” 沙汀 《困兽记》十二:“‘正腌过的菜样!’他忽然记起 牛祚 的讽喻,于是深长的叹息了。”★讽谏告谕。《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1、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

2、时有骁卫将军迦叶志忠、太常少卿郑?、兵部尚书宗楚客、右补阙赵延禧等,或相讽谕,或上表章,谬说符祥,朋党取媚,识者嗟愤。

3、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

4、但《诗话》宣扬“诗教”时,提出“柔惠且直”的“性情”说,以杜甫的“临危莫爱身”为“直”,“穷年忧黎元”为“柔惠”,鼓吹“不畏强御,不侮鳏寡”(卷十)的精神;又推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中提出的诗歌主张(卷十),赞许他的乐府诗“讽谕痛切”(卷四),则表现了要求诗歌干政、反映现实的积极一面,是鸦片战争前后要求变革诗风适应现需要的总趋势的反响。

5、《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

6、转输之利用,息乎?肩;明瑟之趣,有醒于尘目,给谏王君(友亮),雅思陶写,夙戒朋俦。,掌封驳政令违失,另有左、右谏议大夫分隶门下、中书二省,掌规谏讽谕,二者合称给谏。

7、李商隐擅长律绝诗,常以歌咏历史题材来讽谕现实。

8、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9、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闲适等篇,时人罕能知者

10、掌封驳政令违失,另有左、右谏议大夫分隶门下、中书二省,掌规谏讽谕,二者合称给谏。

11、所以这两段是以讽谕总结全文,使首尾相应,也是作者对国人「差不多」的态度最严厉的讽刺,与最深切的忧虑。

12、秀果有异志,楷讽谕久之,乃就路。

13、专管规谏讽谕的机构是谏院。

14、而羽书之旁午,民力之凋敝持筹蒿目又迸逼于胸中,故其为诗曲而中,婉而多风古人感怀讽谕,缠绵恻怆之致,往往交惊杂作。

15、汉代论诗主张言“志”,强调诗与政治教化相关的讽谕、美刺的作用;《诗品》则着重于言“情”,强调抒写吟咏自然风物和人世的悲欢离合所引起的各种“感荡心灵”的情思,重视诗的“群”与“怨”的作用。

16、《封禅书》献之,借以讽谕,且劝告成事。

17、《野老歌》、聂夷中《田家》为代表的讽谕主题,旨在抨击社会黑暗,同情农民苦难。

18、所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与元九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谕作

19、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20、却以“比兴”?“讽谕”的观点释温庭筠?韦庄词?认为它们表现了“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选序》)?恐未免流于穿凿附会。

21、掌讽谕规谏,凡朝廷阙失,大事廷诤,小事论奏

22、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谕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23、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意激而言质”,篇幅亦长,故不免有尽、露之疵累。

24、至于此诗的主旨,历来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以为“刺时人骑射之射妙,游骋之乐,而无爱国之心”(《文选》六臣注引张铣语),即以讽谕为主,意在指责京洛少年的生活奢靡而不思报效国家

25、孟容以讽谕太切,改太常少卿。

26、以其三吴之望,召令讽谕反者。

27、于是,他“检讨囊帙”,将约八百首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编成十五卷,集成后题了这首诗。

28、《〈白氏长庆集〉序》:“夫以讽谕之诗长於激,闲适之诗长於遣。

29、魏瀚序《闽中新乐府》谓先生以白香山讽谕诗课少子,谢怀时事,乃编为新乐府三十二首。

30、有评“和平典雅,时多讽谕,幽栖寡和,惜古调独弹。

31、元结总是以健笔行文,在文中处处表现出对当今时事的不满、对帝王将相的讽谕和批判,他在文中不仅显现出自己的行为标准与处世态度,同时也在告诫世人该如何去做,该怎样为人

32、虽其抒写胸臆,间伤率易,押韵亦时有出入,而感怀书事,要自有白氏讽谕之遗。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